上课,老师把课本发下来;下课,学生把课本交上去,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准备在全校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唐石博和其他14名同学被学校评为爱书“小卫士”。
“我愿意把自己用过的书捐出去,也愿意接受别人留下的书。”唐石博说,老师给他们算过一笔账,如果每人捐出4本书,按20元算,学校400多名学生一学期就能省近1万元。
聚源路小学的学生上学,政府试行了费用全免的优惠政策。“课本免费让教科书循环使用具备了条件。”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说,目前市区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还收取课本费,教科书是学生的私人财产,不能强制循环使用。
教育部要求从今春开始,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也是以教科书免费发放为前提的。
王春喜表示,书收集起来后,学校统一编号整理,放在专门的书柜里。上课时,老师把书发给学生,下课时学生把书再交上去。参与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每2到3年更换一次。这样可节省费用,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循环利用是未来的趋势,但在一些学校的试行中,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王春喜说,思想观念上,有些家长觉得每学期几十元没什么,不希望孩子用旧书;在学习习惯上,一些孩子喜欢在书上圈重点、做记号,与“不乱画、不标记、不署名”等教科书循环使用要求大相径庭,让家长有“后顾之忧”。
另外,教材循环使用触动出版机构利益,加上最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材不断修订,内容不稳定,让教材循环使用实施难度加大。
王春喜说,全面推行教科书循环利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