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阅读报告:文坛那点儿破事

    那些讨巧的人有讨巧的路子,这些人多半本身就是导演出身,人家会写的也就是剧本。那些跟着电视剧一起出炉的小说也因为各地有线电视没完没了的播放而让图书的码洋攀升,比如陈彤的《男人底线》,小说远比电视剧好玩得多,当然,她本人比小说更好玩。电视剧是一匹好马,当然这也要看赶车人的功夫,《幸福像花儿一样》电视剧收视率那么高,小说版似乎并不为人知,估计是炒作没跟上,以为光靠那匹马就能把车带起来呢,最后马倒是跑了,人家压根就没拉车,自己跑得劲儿劲儿的。

    今年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尤其火,以往那些军旅作家编的故事似乎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网络这个大载体让很多有过当兵经历的人成了出头者,他们文笔更自由,涉及的领域更加神秘。我们无法知道那些特殊编号部队的存在是否真实,但故事里制造出的一个个人物却让我们记住了,当然,电视剧的播出帮了那些书不少忙。

    《士兵突击》让我们记住了许三多,这个角色归功于电视剧,没有那么庞大的影响力军事题材依然会是小众读物,谁没事总看打仗的小说啊,还不如看两口子打架的呢,今年电视剧里放两口子打架的尤其多,都在关注家庭生活。图书市场依然,纯文学里涉及婚姻家庭的还是比较好卖。

    事件:接着挖墓地

    代表人物: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

    盗墓系列从去年到今年,《盗墓之王》出了九本还没完,《盗墓笔记》出了三本没结局,《我在新郑当守陵人》《传古奇术》《墓诀》等书全不写结尾,留下吊人胃口的空间,再看《鬼吹灯》系列更像老太太裹脚布了。我几乎把市面上所有出版的盗墓系列书都看了一遍,感慨于这些作者都够离谱的,扯得太出圈了。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人家在网上写得好好的,出版社非用利益诱惑,谁不想多俩钱儿花,于是协议一签,一本一本出下去吧,只要出版社不喊停你就得没完没了地瞎编,最后连外星人都搬出来了。

    盗墓小说不过是现代版的志怪小说。中国人写志怪小说早就写了上千年了,也未见得写到了尽头。关键,是看你想象力够不够。西方人无论是写科幻小说还是奇幻小说,想象力之汪洋恣肆,确实远在国人的志怪小说之上。

    “鬼吹灯”系列的作者张牧野坦言“故事中80%的内容都是瞎编的,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考古活动。甚至都没去过十三陵。”人家《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也说“书里的内容一部分来源于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因为家人有朋友是做古董生意的。长大后虽然对具体的故事有点混淆,但对盗墓这个题材却印象深刻,于是就把这些故事混在一起‘瞎编’。只是写着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就是这些捕风捉影的青年才俊们挥舞着洛阳铲东刨西挖,把我们糊弄得一愣一愣的。不过,因为这些人无论是文学功力还是想象力、现实经验等实在是太缺乏了,2007年此类书气数已尽。

  事件:理财书铺天盖地

    代表人物:陈火金等

    中国人近一两年才懂理财的,以前有点钱就往银行存,弄几个折子往小柜门的抽屉里一锁,只要钱不丢,倍儿满足。这几年不行了,基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一万变两万,两万变四万,眼睁睁能不劳而获。再看股市,那些买股票的今天扔进去一万,没几天出来好几万,跟造币工厂似的,不停给你印钱。都是普通人,谁受得了这引诱,家底全拿出来往里扔。再瞧证券公司门口,没到点呢,一堆老头老太太,带着水杯和午饭,跟上班似的,去盯盘买卖了。

    2007年是出版社出版理财书最扎堆的一年,中国股市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让很多人动了心思,形形色色的发家传奇也迅速以多种版本流传,几乎是一夜之间,“全民炒股”的热浪扑面而来,很多人差不多是在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纵身跃入股海,把积蓄全扔股票市场了,这直接导致了理财类图书的热销。这些书里有基础教程,有实战指导,有中外股市传奇人物的投资故事,也有不着四六的所谓“秘籍”,总之名字起得越邪乎越有人买,真正有价值的往往还被淹没。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