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时30分,2007上海书展的最后一班特设专线车缓缓驶靠虹桥世贸商城,载来了赶书展的最后一批客人。5点刚过,离本次书展撤展仅剩半小时,和祖父一起拎着大包小包走出会展中心的周天韵小朋友告诉记者,她去年也来书展买书,但今年地方大,东西更丰富。来自美国的Jordan先生更是连呼“Great!(太棒了)”,他向记者表示,如果书展明年还开,他会再来。 10万余种图书、250项文化活动、2500万元销售额,19万申城及来自江苏浙江的读者参与,一系列令人难忘的数字,见证了今夏这一文化盛会。昨天,2007年上海书展正式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墨韵书香,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对文化的追求却远远不会因为书展的结束而画上休止符。经过四年精心打造的上海书展,已成为市民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成为更加开放包容、具有文化集散功能的文化盛会,为上海的文化大都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读者提供更贴心服务 书展开馆以来,天天人流如织。为了解决书展迁址虹桥所带来的不便,特设的4辆班车7天里共发车277班次,载客15800多人,平均每天都要跑上40余次。而书展组委会介绍,开展以来,江浙一带开着长途车来看书展的人也不少,着实令人始料未及。 19万人次逛书展,今年书展进馆人数不见减少,但展馆门口却没有出现排长队购票的场景。原来,从8月1日起,书展的门票就在全市各新华书店门店、东方书报亭等千余个地方预售。书展虽然每天对外宣布10点开门,其实工作人员都提前1个小时到岗,提前半小时开馆,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今年,书展还在展位设计上特意留出6米宽的主通道,让人逛起来更舒适,同时也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
经典时尚并列,学术通俗共容 今年书展的文化活动达250余项,创历年来新高,陆谷孙、葛剑雄、陈忠实、易中天、于丹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作家的到来,为书展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了经典和时尚并列,学术与通俗共容的多元性的海派文化精神。各种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都能在书展上找到“所爱”。 已是96岁高龄的钱学森特地为本届上海书展题写了“读书”两个字。专程来沪参加书展的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深情地说:“我父亲说,他一生主要就是做了‘读书’这件事。”由钱永刚、钱学森秘书涂元季将军参加的《钱学森书信与他的精神世界》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受到读者的欢迎。 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 昨天,浙江博库书城总经理何建华见到记者就由衷感慨,“上海今年又把最好的展位让给我们!”今年书展,浙江出版馆累计销售额超过70万元,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书展上,来自全国的500多家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出版集团都在上海书展上收获颇丰,加上全国文艺出版社图书发行联合体36家出版社的加盟,显示了上海书展文化集聚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文化大平台。 作为书展的重要活动——上海图书交易会、全国文艺图书订货会8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良安大饭店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6家出版社参加了本次图书交易会,总成交金额达2.32亿元。 上海书展作为上海的一张亮丽名片,对激活出版与阅读的巨大潜能,培育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