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思远:当球员和摇滚歌手的日子

  我的摇滚时代

  那是百无聊赖的某一天,一支不出名的年轻乐队到我们学校来演出。我发现,相比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台上唱歌,一个团体所共同爆发出的力量太惊人了!鼓手、贝司、主唱,在那小小的舞台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

    经历了那一次high到不行的演出之后,我立刻就展开行动,大张旗鼓地整了一个自己的乐队出来。在2005年之前,虽然我听很多的歌,发了疯似地练习吉他,但我还没有真正地进入理想中的音乐世界。我总觉得自己在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也许就是认识钟逊和君军。 

  我的第一个乐队并没有维持得太久,一个人飘飘荡荡了一阵子之后,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支乐队,说他们想要找一名新的主唱。我当然很乐意。后来君军总是说,我们三个人的相识是通过中国人最普通也最传统的方式——类似相亲,由“中间人”牵头促成。这个毫无诗意的开头,却创造了一个关于“仙人海”的长篇故事——B.I.Z组合诞生了。 

  我们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要进入主流市场,要成为被大众认可和接受的乐队,要做一张能够卖得好的专辑。 

  我们常常拿着千辛万苦录好的带子到各个唱片公司自我推销,但送出去的样带就像投入大海的小石子,一去不返。在肚子很饿的时候,在为房租水电掏空口袋的时候,在和团员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在放眼未来却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也常常觉得辛苦,想要放弃。可是,每次听到那些属于自己的旋律从音箱里飘出来,我就忍住了。 

  到了2005年底,生活的压力变得有些难以承受了。我们的钱似乎越来越不够用,房东也铁青着脸给我们下了最后通牒,催促我们赶快搬走,因为她已经受不了我们这些“玩摇滚的小阿弟”了。我想拜托爸爸帮我们找一间仓库或地下室做排练场地,终因费用过高而黯然作罢。

    某一天,我们三人浑身上下都掏不出一个子儿了,不知谁说了句“就地解散吧”,我们便阴沉着脸收拾各自的东西,然后在那间破房子楼下互道珍重,挥手告别。 

  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了“卖唱”生活之后,倒发现那些“闭门造车”的创作,还是有人愿意欣赏。当然冷场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在上面卖力演出,观众却在下面交头接耳:“他们是谁啊,不认识……” 

  除了在酒吧唱歌,我们有时还去参加一些琴行举办的校园演出。学校里都是年轻人,要high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在华东理工大学演出,我唱到一半,突然有个陌生的小个子男生冲上台来,一把将我紧紧抱住!我感觉双脚瞬间离开了地面,眼睛的余光瞥到君军在窃笑…… 

    (摘自《愈思愈远》)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