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编撰的2007年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新一轮的中小学教材招投标范围全面扩大,波及全国三分之一的省份,成为2006年影响中国出版业的最大变革。
新一轮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是2006年中国书业最重要的一场变革。对中国书业的支柱性产品中小学教材长期以来的指定出版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其波及面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省份,给业界带来极大震撼。
新一轮招标有四个特征:一是招标规模大;二是参与招标的单位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三是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四是招标结果实现了出版和发行环节的分别让利,教材总体价格降低。
其中,教材降价现象尤为突出。据有关报道,新一轮试点的江西省教材出版和发行招标总降价达到9000万元,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5.2%;重庆两大集团在招标中出版发行招投标共降价1674万余元,出版招标27个品种,价格平均降幅为9.52%;广东省中小学教材用书总降价金额约为1.165亿元,出版招标项目平均降价幅度为6%~8%,最高降幅达23.47%;广西每学年发行教材2482种,根据招标结果,中小学教材两年内共降价2921万元,降幅达20%。
出版发行招标对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来取得规模和效益的很多教材出版社以及各省新华书店来说,无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幅度降低了它们的利润空间,增加了它们的经营压力,也给整个出版业带来了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