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当“掌门” 中国文坛迎来平民时代

    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坛)的巨人时代结束了,而平民时代到来了。”作家孙云晓在其博客中这样评论铁凝的当选。 

    铁凝的两位前任茅盾(1886年-1981年)和巴金(1904年-2005年)均是中国文坛泰斗,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活跃在文坛上,他们的不少作品以对封建社会的辛辣抨击而闻名。与他们相比,铁凝明显来自不同的时代。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作家里的一员。”铁凝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25岁的铁凝因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声名鹊起,这篇小说表现了一名农村少女的淳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铁凝的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铁凝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她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她的其他作品还包括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1996年,39岁的铁凝先后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对铁凝的许多同事来说,这位至今单身的女作家是个机敏的、清爽干练的女性,作品和个人的个性都十分明朗。孙云晓在博客里的表态或许有一定代表性:第一,铁凝是一名真正的作家,《大浴女》《笨花》等一系列佳作显示了她的文学创作功力;第二,她人品好,在作家中有凝聚力;第三:她年富力强,文学素养和政治水平均衡性较好,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更多的作家希望铁凝能为已有57年历史的作协带来新的变化。有媒体发表评论:人们对年轻的铁凝寄予厚望,不仅仅是期望她还能继续写出好作品,更期望她能为改革作协体制、提升中国文学水准做出贡献。 

    尽管铁凝在当选后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但透过铁凝以往的言行,人们似乎仍能看出她未来的工作风格。 

    针对自己“官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铁凝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认为官员的身份和身处主流政治语境,不会限制自己心灵的自由和写作的独立。 

    “首先我不把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其次作家就是我的工作,我的本分和主业。”“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我的心灵是自由的,写作也是独立的。没有人逼我写作,也没有人限制我。”铁凝对媒体说。 

    在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期间,铁凝务实的风格颇受赞誉。她积极为作家们寻找机会,还顺利筹建了河北文学馆和河北文学院。 

    但是,铁凝也坦言“官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对自己是一个挑战。“我必须习惯某个时间段在开会,然后在另一个时间段迅速回到写作状态,这样的状态是对一个作家毅力的考验。” 

    铁凝说:“如果说我有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回到自己的灵魂中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