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骑士团(1118-1312)是中世纪十字军运动的中坚军事力量,但是在1291年没有成功地保卫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最后要塞阿卡,1307年到1312年间又在法国国王腓力四世(1268-1314)和教皇克雷芒五世(1264-1314)的联手打击下受到审判,最后被解散。雷蒙德·库利的小说《最后的圣殿骑士》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小说可分为两种:一是,撷取时空的某段,再现历史的真实。这是目前小说的主流。二是,从根本上质疑历史的真实性。把现实世界视作小说世界的衍生物。作为小说家而言,他就有必要创造出比历史更值得个体信赖或者说感兴趣的文本。信赖,通过貌似辉煌而严峻的结构以及对历史资料、知识掌故的大量占用所实现,换句话说,他们重写历史,写一个不同于教课书上的历史,一个映照着我们作为个体存在的内心隐秘的历史,它是坚定的,也是真诚的,还是真实的(看你如何定义真实)。至少,它包含了构成个人一生的梦想、失落、羞愧、幸福、欢笑、泪水……毫无疑问,它与我们所习惯的那个历史有着相当大的扭曲以及微妙的变形;兴趣,通过游戏、模仿等解构手法所激发。
它可能包含了一些看似恶俗的手法,比如现代侦探推理、格斗和警匪交火。但它们都是构建小说迷宫的元素。
抱什么样的历史观写作并不重要。无非是位置和框架的选择。哪一种都可能出大师。它们都有俗雅之分,好坏之别。但我个人以为后者因为稀少,尤其是在汉语写作文本里的缺失,更显得弥足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的圣殿骑士》就具有一定的文本价值,它帮助我们这些使用汉语的人,了解在理性与知识、诸多因果事件推导之上建构的“历史”的虚幻以及其吊诡处。诸常无常,本相非相。
“圣殿骑士”全称“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穷骑士”。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5-1101)后,为保护朝圣者,来自法国香槟地区的骑士休·德帕扬以及他的八位同伴组成一个军事修道团体,在白色修道服的左肩上绣象征以刀剑护卫耶路撒冷决心的红色十字架。其后,圣殿骑士团迅速壮大,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一个富可敌国的组织———他们甚至曾经是法国国王最大的债权人。
1307年10月13日,(这个星期五,或许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在其一手扶持上台的克莱蒙特五世教皇协助下,突然逮捕各地的圣殿骑士团成员,以“异端”之罪名,把他们送上火刑架处死。战场上高喊着“神的旨意”口号冲锋陷阵的圣殿骑士团从此成为历史,但因为它与宗教、圣城耶路撒冷的密切联系,它曾经的强大和富有,它戏剧性的覆亡,圣殿骑士团一直出没在西方的各种传说中,特别是在与圣杯有关的传说中。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里面充满无数像恐龙一样消失了的断层。把这些恐龙找出来,显然是一件有趣的活。我得说,雷蒙德·库利干得不赖。小说以各方势力争夺圣殿骑士的秘密为核,故事的时间溯源到十字军东征,并蔓延到当下繁华的美国纽约、神秘的梵蒂冈、奇异的土耳其、荒芜的希腊群岛,集历史、宗教、悬疑、探险、惊悚于一身,将近来盛况空前的历史悬疑小说推向极致。甚至不妨这样说,这是一部在纸上铺展开来的好莱坞大片,是一场巨大的能充分刺激人的口鼻耳眼舌等的视觉盛筵。
情节大开大合,放得出去,收得回来,有穿插,有突袭,有遭遇,有迂回。读者就好像不由自主坐上一辆由密密麻麻的艺术、史学、密码学等知识点所构成的疯狂过山车,心率就没有平息的时刻,光与影迎面撞来,愉悦在心惊肉跳的阅读中贯穿任督两脉,嘴里忍不住想发出喊叫——真是贼过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