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的“凡人歌”《太美丽》要突破还是要回归

    焦点三:回归

  在《太美丽》这张专辑出来之前,陶喆就事先在自己的网络日志里就预告说:这张专辑或许不像前两张专辑那样尖锐而充满争议性,而是要回归陶喆的内心世界,“在记忆的底层,寻找最纯真而动人的赤子之梦”。

  许多对于陶喆的争议也正集中于此。从前的陶喆,在作品里总是一种戏谑的批判态度来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将他对这个世界的愤怒与失望尖锐在挑在众人眼前,这是它的音乐在音乐之外而另有的一番重量,而正是这个重量,使得他在整个R&B的乱潮中仍可区别于他人而始终傲立。这一张当中,陶喆似乎成了一个关起门来只在乎自己的,一个甜腻腻的温柔而浪漫的小男人。

  陶喆笑说:“倒也没有,我觉得我还有那种暴烈的东西,只是在这张专辑里不太适合去表现一些太有看法的东西。”他说他的这种转变,只是一个男人在过了35岁以后自然而然的思想过程,“如果你只有20岁,你活在今天的当下,你会去想着今天的那些事情,可是当你过了30岁,你会变得比较得怀旧,变得比较会注意和重视时间、青春的流逝,所以我觉得歌曲是来讲这个的,它在讲爱的伟大和美丽,也在讲时间和青春的重要性,所以这几个东西是《太美丽》这张专辑的一个主题。”

  其实在笔者个人看来,在我们的音乐圈总会有一种习惯性思维,就是一个人似乎只有把眼睛盯在外面,心怀天下,那才是真正有了思想有了价值。这次同样有人对陶喆提出这样的意见:为什么流行歌手总要唱情歌呢?为什么把唱片总是定义在个人的小生活,躲藏在一个所谓的美好家园里喃喃自语。但反向的思维是否绝对正确,这也待另说。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多时候,当你还不具备足够的心胸与见识去普度天下时,还不如踏实下来,讲把你自己内心的那点东西先讲清了再说。回归内心,有时正是我们的音乐人所欠缺的一种勇气。

  陶喆表示深有同感:“这张专辑做完了之后,有很多台湾的媒体在炒作,当时其实我非常希望在音乐在专辑里面能够透露,你听到了什么东西,就是我在想什么,而不是我在一个什么概念后面隐藏,不想告诉你太多。所以我希望在创作当中可以透明可以真实,但这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当然同时你也会被别人误解。”

  焦点四:商业

  还有一种集中的意见,是说陶喆这张《太美丽》走了一种大众情歌的路线,仿佛商业流水线上出来的统一化作品,没有了灵气与个性。另外也有人指出,《太美丽》出炉之前,有太多与音乐无关的事情出来参与了造势,先行就为这张专辑笼罩上了一层商业化的氛围。专辑出炉之后,人们发现,一张专辑里居然收录了四首广告歌。

  “不是四首,是三首,要真是四首就好了!”陶喆笑着纠正,并解释说,三首广告歌曲其实都人家跟他约歌的,“我觉得其实对我来讲,商业不见得就是一件不好的东西,可以商业但不要妥协,不做音乐上的妥协。对我来讲,我会尽量保有音乐上的一些东西,当然也要让客户让厂商满意。”

  其实并非陶喆一人,几乎所有的当红艺人都会经常面临着关于商业化的质疑,“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两难,如果我们没有一些代言,没有一些商业的机会让大家看到你,对不起,那你就是不红;可是看到你太多了,人家就会觉得你商业了。两面的情况我都会经常遇到,比如一些歌迷就会跟我讲,陶喆你为什么要拍那个广告,你如果不拍那个的话我们会更爱你,我说对,可是如果我不拍那个广告的话你就看不到我,我上电视上电台做访问,因为除了这些方式你没有别的办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你,也是因为这个;但同时我也听到一些歌迷对我说,陶喆你为什么不接广告,你看周杰伦王力宏他们都接了很多广告,然后又有另外一些说法。所以我觉得在这些当中要作一个平衡,你的主干线是什么。”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