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灵魂的贞操

    大年初二,接到石楠从安庆打来的祝贺新年的电话,同时在报上看到记者对她的一篇访谈,触发我想谈一下近日读她的新著《生为女人》(远东出版社出版)生发的感想。

  石楠是以传记《画魂——潘玉良传》闻名的,随后又陆续写了包括柳如是、舒绣文、刘海粟、张恨水、苏雪林等人为传主的多部传记文学,她是新时期以来我国传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近几年,她潜心于小说创作,积几个春秋,奉献出这部具有憾人灵魂力量的长篇小说:《生为女人》。

  传记与小说都是以人为描写对象,但传记要尊重传主的生平事实,不可天马行空地乱编乱造,作者要有很强的写实能力;小说则要通过虚构塑造出较真实人物更典型的形象,要求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写传记文学的石楠,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对女人的认识与感受,在此基础上驰骋艺术想象,在《生为女人》中虚构了一个名叫金桂的女人,更集中地表现了她对女人人生的理解,更深刻地展示了她对女性的认识,更淋漓地倾吐了她对妇女的同情。作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生为女人》创作的成功,表明石楠在文学创作中同时拥有两手,两把刷子:写实能力与虚构能力。在文学的天空中,她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相互推进,比翼齐飞。

  《生为女人》中的主人公金桂,是一个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她一生变故频起,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乃至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生存负载,生活中充满着苦难。也许与石楠本身的苦难经历有关,对苦难的描述,可说是石楠创作的一个基本色调。她的10多部传记文学,传主大多是没有得到社会完全理解的苦难者。石楠写他们,当然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为了张扬与苦难搏击的灵魂。比如刘海粟,尽管是我国新美术一代宗师,但风雨与苦难却伴着他一生。刘海粟坚毅地面对这一切:“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展云舒。”石楠在《刘海粟传》中说,“苦难造就了他的伟大”,赞扬了那种没有被苦难击倒,反而在地狱之火中冶炼得更坚强的伟大精神。

  在金桂身上,同样流淌着这样的精神血脉。这就是面对苦难,坚强的承受,坚毅地顶住,不为苦难所击倒。当然,金桂不是像刘海粟那样的名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女子。她的坚毅与坚强,也不是像刘海粟他们那样为了去完成某一项事业,她只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以无比深厚的母爱,接纳着生活中的苦难,相夫教子,哺育儿女,传承生命,传送情爱,给人间带来希望与温暖。她几次遭到家庭变故,不幸的现实像山崩地裂般地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然而,她没有退却,没有放弃,她要“为孩子们活着”,胼手胝足,含幸茹苦,终于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在这个纯真、善良、美丽的农妇身上,集中着中国女性勤劳节俭、仁慈坚定、忍辱负重、贤慧宽容、敬老爱幼、热爱生命的传统美德,闪烁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生为女人》与时下某些表现女性的“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不同,不是一种灵魂的堕落,而是一种灵魂的升华。石楠说,“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物欲横流,人欲膨胀,更急需守住灵魂的贞操。”“世上只有一种爱是不要回报的,那就是母爱,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净化灵魂的大学”。读金桂这个女人,确能起“净化灵魂”的作用。

  当然,作品的灵魂,主人公的灵魂,归根到底是由作者的灵魂决定的。托尔斯泰说过,无论艺术家描写的是什么,“我们寻找的,看见的,只是艺术家本人的灵魂。”从《生为女人》的描写中,让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生命苦难的深切体恤,对普通百姓命运的人文关怀,对崇高而美好的人性的深情呼唤,对人间真善美的激情讴歌。而这些,正是当前不少小说创作所缺少的。而作家号称“灵魂工程师”,是不能没有灵魂的,或者说是不能失去“灵魂的贞操”的。石楠的“急需守住灵魂的贞操”的话,在当前具有震聋发愦的作用。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