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一书所研究的“苏北人”对考察当前的进城务工人员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该书作者韩起澜认为,作为在历史上被人歧视的“苏北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域界定,而是来自于相较而言更为确定的移民身份认定。由于19世纪中期左右大运河被海运取代以及1853年黄河改道,洪水、灾荒轮番为患改变了江北地区的经济版图,而此时,以上海为标志的江南地区正在崛起,因此江北大量贫困人群陆续向南移民(迁移),进入江南地区,从事最脏、最累的营生。
也就是说,在“苏北人”这一歧视性名词的形成史过程中,贫穷是一切的根源。“苏北人”因而成为具有鄙视与侮辱意味的名词,进而形成一种歧视文化而固化下来,直至最后,即便这一族群的个别成员进入“上流社会”,也要承受来自于这种偏见文化的差别对待。以此映照当代“农民工”这一弱势者代名词,以及其他衍生词语的内涵,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切何其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