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导言 什么是居民自治?一、居民自治成长的背景及其定位二、居民自治的依据三、居民自治的内涵四、居民自治的重要地位五、通过社区拯救城市背景篇第一章 居委会的三重尴尬境地一、居委会行政化二、居委会边缘化三、居委会被动托底化第二章 居民自治的类型一、群团型自治二、物权型自治三、契约型自治四、议行分立型自治五、整合型自治六、区域化自治七、院落型自治八、文化认同型自治原理篇第
前言导言 什么是居民自治?一、居民自治成长的背景及其定位二、居民自治的依据三、居民自治的内涵四、居民自治的重要地位五、通过社区拯救城市背景篇第一章 居委会的三重尴尬境地一、居委会行政化二、居委会边缘化三、居委会被动托底化第二章 居民自治的类型一、群团型自治二、物权型自治三、契约型自治四、议行分立型自治五、整合型自治六、区域化自治七、院落型自治八、文化认同型自治原理篇第三章 居民自治的基础是什么?一、人的社群性二、社会资本三、关联物权四、内生权利和积极义务第四章 居民自治的原则是什么?一、平等二、责任三、信任四、公开五、民主第五章 居民自治的运行原理是什么?一、过程优先原理 二、多元协同原理三、参与治理原理要素篇第六章 居民自治的要素是什么?一、核心二、主体三、制度四、资源五、载体框架篇第七章 居民自治的框架是什么?一、居民自治理论框架二、居民自治部件三、居民自治环节四、居民自治议题五、居民自治形态六、居民自治进阶七、居民自治提升路径行动篇第八章 行动者的智慧——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理工具?一、社区调查二、居民自治的“听诊器”——SWOTS分析法三、选择自治支点四、社区议事会五、开放空间会议六、创造志愿者七、寻找联结点八、冲突调解九、居民自治+互联网十、扩充社区自组织能量评价篇第九章 如何评价居民自治?一、评价居民自治的五个基本标准二、测量指标三、居民自治的指向——构建三种形态的共同体四、迈向系统治理时代结语附录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附录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附录三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附录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附录五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录)附录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的通知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