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经学教科书

  • 定价:¥26.00
  • 著者:刘师培
  • 译者:陈居渊 注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出版日期:2007-05-01
  • ISBN:9787532544172K.862
  • 版次:01版02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88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在近代研究中国经学史的著作中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与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享有着同样盛名。为何篇幅不大,而且以教材形式写作的《经学教科书》能一直为当时及后来研究中国经学史的学者所重视?首先是刘师培的家学传统,使在当时充溢着政治思想的经学研究,具有了更多的学术性质;再就是他按时代顺序、以专经的形式总结了历代经学研究的特点及成果,虽只是论其大略,却见解精到,举要籍、明源流、辨得失、重考证,言简意赅而无轩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师培的经学研究很少有门户之见,作为近代古文经学大师,他不以此为自限,而是认为“大约古今说经之书,每书皆有可取处”。此外在论及《易》学与社会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字学、数学、科学的关系时,无不显示出刘师培企图借鉴西方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经学史的研究。这既是他诠释儒家经典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传统经学作为政治学说的生命,同时也预示了传统经学在近代正走向它的终点,并标志着近代经学研究的开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经学教科书》在出了1905年初印本和1936年排印本以后,就未见再版。有鉴于此,上海古籍出版社决定重印此书,但因原刊舛误较多且无标点,故约请复旦大学教授陈居渊先生重新整理校点,并加以注释,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会试落第,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赞成光复,改名光汉。从此,从事革命完全活动多年,发表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论著及学术著作。三十一年秋,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转入同盟会。后与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并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效力,任公府咨议、参政院参政、上大夫,曾参与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复辟帝制鼓吹。洪宪帝制破产后,流落天津,贫病交加。民国6年,受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汉魏六朝文学,编写《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受到学术界好评。还与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任主编,以“保存国故”与宣传新文学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国8年病逝北京。
      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