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买港股 好事还要多磨

  在上月底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表示,两地证监会正密切合作,商讨有关内地投资者在港买卖股票事宜。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汪建熙也曾表示,主管部门正筹划成立全新的投资者机制,以促进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及海外市场进行投资。沈联涛指出,香港证监会目前已同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员对该计划的可行性等进行了磋商,希望达成长远的两地公司双边买卖机制。消息传出当日,香港股市的部分H股和红筹股呈现上扬之势,指数3天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和1.7%。那么两地公司双边买卖机制是否会在短期建立起来呢?内地人士买卖港股的日子还有多远?

短期难实现
  首先需要明确内地人士买卖港股不可能是个人投资者直接进行,必须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即所谓的QDII。按照国际通行作法,QDII将采用由机构投资者设立封闭式基金的方式运作。也就是在内地组建外汇基金然后到香港去投资。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市场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开放,外汇流出受到严格控制,而组建外汇基金投资港股,事实上就会导致国内外汇外流,这涉及国家重大政策的改变,这一改变的主动权掌握在央行和国家计委手中,不是证监会说做就可以做起来的。正如梁定邦所说的那样,QDII将会以香港作为首个试点,因为新政策多用试点方式起步,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肯定为中央的首选试点,但实行QDII仍具技术性困难,如外汇管制,因此短期内不会出台。
  华夏证券公司分析员汤浩认为,谈论多时的B股基金至今尚未有任何组建的迹象,更遑论外汇基金呢。即使组建,从批准筹备到最终招募成功后运作,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短期内不必对此寄予希望。但上周,华安基金公司和JP摩根大通富林明签字成立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工作小组,这为未来发行封闭式外汇基金提供了一种可能。

香港看上内地资金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特区政府今年不断调低了经济增长率,再加上香港股市的上市资源缺乏,交投量萎缩,确实需要引入内地资本来刺激股市回暖,并吸引内地优秀企业赴港上市,保持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虽然说,我国外汇存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至9月末,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达134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1-9月外汇各项存款累计增加60亿美元。从理论上说,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但也并非到了国家感到外汇太多成为负担的地步。
  也许沈联涛正是看到了内地民间的巨额银行存款,但7万亿储蓄存款是人民币,不是外币。虽然居民外汇存款已超过800亿美元,但会有多少外汇资金入市仍是个疑问,这也许可从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找到答案。据业内人士估算,B股开放后,进入B股市场的资金也仅在50亿美元,而且B股市场容量较小,资金把股价向上推,使得B股的价格向A股靠拢。但如果也有50亿美元流入香港股市的话,对市值近34000亿港币的香港股市来说,掀不起多大浪花。那么,如何解释上周这一消息一出,港股旋即上扬的事实呢?华夏证券汤浩认为,不排除去年入市资金套在里面借机自救的可能。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境外券商认为,被套机构试图运用消息面的变化来到达出货的目的。

红筹股、H股难以炒高
  这位人士表示,红筹股、H股价格短期内不可能被炒高,因为红筹股、H股毕竟已经融入香港股市,必须遵循香港股市的投资规律,而香港股市是开放的、以国际经济为背景的一个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某些股票股价特别离谱的情况。
  这位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管理层最大的利益在于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在这一问题解决之前,不太可能推出QDII。从另一方面看,在红筹股、H股股价低迷的时候,若允许内地资本介入,那么有1元多的中石化H股可买,谁再会去买3元多的中石化A股呢?这无疑是对低迷的内地股市雪上加霜,而稳定股市是管理层的重要政策取向,相信管理层不会轻易出台这项政策。汪建熙也称,QDII仅在考虑阶段,未有具体的时间表。
  其实,在考虑阶段的不只是QDII,在这之前,还有一种让内地投资者投资海外公司的方式也正在研究,即海外公司以中国预托证券(CDR)方式在内地挂牌,与QDII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不同,CDR则是针对内地散户,让内地人有机会投资素质较佳的海外公司。但由于这种方式也涉及法律及外汇问题,目前也仅在考虑阶段,未有具实落实时间表。
  有人曾估计,下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望讨论这些事宜,并会作出原则性决定。最新消息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延后至明年初举行。至少目前还不能确定中央政府最终会采用何种措施支持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帮助香港经济走出困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