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光盘注册复制企业违规加工盗版音像制品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厂家来说,最好的方法还是严格控制母盘的流通,以及考察压碟厂的职业操守,一般不要轻易更换生产厂家。
3、非法刻录带来的损失严重。还是技术的普及问题,200多元就可以买一台刻录机,一张空碟的成本还不到2元。几乎所有的租赁店都可以代为刻录。以中国经典动画为例,52张VCD只卖到180元,美影厂每年在这个上面的损失就不可估计。
4、播放权、音响制品销售权。现在有的电视台也具有音像发行的资格,于是先向制作单位购买电视播放带,在电视上播放后,制作成为VCD在市场上销售。也可以正好反过来,先买音像制品,然后在电视上播放,这个就根本没有办法去处理了。现在有的公司在电视播放带和音像制品上标上不同的字样,以防止互相侵权的现象发生。但很多没有这样做的企业确实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电视数字媒体播放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今后这个问题也会趋于严重。
5、价格竞争不能理性地保护行业利润空间。音像制品最常规的包装是:碟片+PP/PS硬盒+软纸封+塑封+防伪标识。而盗版通常采用的三折简装:碟片+硬纸封+塑封。硬是让整个行业让出了2~3元的单位利润空间。如此环境仍在恶化,更有甚者将硬纸封改成了对折的软纸封,更加降低了成本。目前已经有正版也采用这种包装,力求与盗版一争高下。也有人倡导用再生纸张印刷会更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就目前看来,只有接近于盗版才有可能抢占盗版的市场,否则就只能为他人做嫁衣了。也有企业走高端开发,推出限量珍藏碟,价位不是太高,碟内附赠周边产品,这样的产品消费者是买来收藏,盗版不会为了这个也去做珍藏。相对来说就避开了盗版。《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后期市场上也出现了盗版,但这张盗版却发行的不好。并且由于市场时机及营销方法的得当,使得这部40年前的老电影在2004年音像整体下滑中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国家对于动画产业和网络互动游戏投入逐年增大,力争在保量的基础上达到质变的可能性。地方在保质的基础上走好卡通产业链,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创造多元化发展模式。
2、VCD将在3年内退居二线,DVD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卡通系列剧有可能还会以VCD的形式出现,卡通电影则作为DVD生力军。
3、传统营销模式将被市场淘汰。传统的集中经营场所、多级分销模式最终将完全被连锁经营模式取代。音像连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淘汰以及新资本的投入、加盟扩大规模。周边结合音像实现跨行业合作将有利于卡通产业链的形成。利润空间的缩小将驱使利润的透明化、产业明朗化。竞争的焦点转向于动画片片本身的质量和行销策划的变化。
4、互联网下载和视频点播收费最终将合法化。目前动画压缩碟片源主要来自网络,一部动画多则几百集,购买正版音像似乎太贵,而网络付费下载包月只要30元,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还可以不断更新。但是这样势必会对原本就不利的动画音像制品的销售造成极大的冲击。但是技术的革新是趋势,要么被盗版占领,要么合法化。产品终将被淘汰,产业化才是发展的方向。
5、从质的方面取胜,增加一部动画生命期。目前普遍认为国产动画制作水平低、剧情幼稚等等,现在很多电视台抱怨国产动画收视率奇低,但就一个公司来说一年出两部精品然后再开发其相关产业远远要比追求量上的增加收益更大。而低幼也并没什么不好,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动画的寿命都特别短。《机器猫》在第一产品期过后又开发了机器猫的妹妹叮铃,增加了一个人物也就拉长了产业链的寿命。
可以适当节约成本,但要在建立在制作水平不变的基础上。不该省的钱不要省,例如市场运作和渠道建立。不要为了减少风险而去投资那些不疼不痒的动画,好的动画在国内只要运作的好,保本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看准受众人群开发产业链。切记千篇一律,我们现在不是在和国内动画抢市,而是在和日本、韩国、迪斯尼抢占固有的市场。国产动画想要盈利还需要在整体行销上下一番苦功的,动画与电视剧是不同的,关键是让电视台不觉得难看、让音像经销商有利润空间才能谈后面的产业开发。急功近利正是国产动画的现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