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我国的动画片由国家投资,国家制作,国家发行,不计回收,独立于市场之外,几十年后,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模式如黄鹤一去不再复返,仅留下几十部艺术精品供人追古抚昔,而没有国家的投入与照顾,中国的动画业犹如断奶之后的孩子,不得不自寻出路。 据统计,中国有3000多家电视台,其中能播动画片的就有1000多家,面对如此庞大的播出平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电视台的播出来回收成本,但不久之后就发现电视台的收购价格低得惊人,所获得的回报对动画片的高额资本的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在摔过几个跟头之后,又有人发现可以利用动画形象做衍生产品,通过电视的推广,衍生品所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电视台的播出费,于是就出现了以蓝猫为典型的不计成本白送,甚至倒贴电视台的播出,但马上有人发现,动画片的衍生产品回收周期长,风险大,而且也不是什么样的动画片都能做衍生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中,在实现所有产业的共有过程:投入--生产--回收--再投入的循环中,中国的动画产业始终在?回收?这最后一步上徘徊不前。
必须承认,中国动画的赢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发行方式的单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只是想到电视播出,这本来是动画片最普遍的发行方式,但在中国的环境之下却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还一条道走到黑显然就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了。事情往往换一种思路,就是另一种结果,而在种种发行方式中,尽管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音像发行当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行之路。
广东俏佳人首开卡通音像发行之路 音像发行有助于扩大影响,先音像、后电视往往能收到很大的效果。我在这里举个例子,相信有助于大家的理解。1994年,借由台湾盗版漫画,我们初识了据说在日本排名第一的畅销漫画《SLAM DUNK》。尽管如此,1996年如果不是广东的一家小小的音像公司将其动画版引进中国,可能它也会像《城市猎人》那样被遗忘在那个时代。
1996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其前篇42集引进,在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的城市播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求引进完整版的呼声传进了这家公司的耳朵。从来没有一部动画能够在国内引起这样的轰动。
1996年,电视台的动画播出费用非常低,如果引进完整版就必须采用不同寻常的销售模式,否则《SLAM DUNK》会像大部分动画那样,根本无法回收成本。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他们做足功课,终于在1998年的暑假将101集的完整版引进中国。这部动画的中文名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灌篮高手》,它不但抢占了暑期档,并且是在黄金电视剧的强档19:30~20:30,以两集连播的形式在超过100家电视台播放。他们和多家电视台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见到音像、电视互动营销模式,也成为国内动画引进的范例,2000年的《名侦探柯南》也是运用了这种营销模式。
《灌篮高手》的热潮依然持续至今,我们在记住这部著名动画的同时,也记住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广东俏佳人公司。
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当时俏佳人为《灌篮高手》做了红色的托碟,双碟装四集售价是25元。这个价格在当时音像制品界仍算高价位,包装也比普通电视剧要考究。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总是要收藏一套最好的,恐怕大多人与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于是我自己就节衣缩食的收藏了一套。现在想来这正是俏佳人的成功之处,即抢占了市场先机又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当年的盗版不像现在盗版也注重包装,做工很粗糙,因此真心喜欢这部动画的人当然也就不会去光顾盗版。真心喜欢的人有多少?几乎所有看过这部动画的人吧,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我也是在这部动画之后看到俏佳人迅速成长为广东音像界的巨人的。换句话说,靠一部动画、甚至一个项目就可以促成一家企业的成长。可惜在这之后他们再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反而在这之后受到启迪的许多家音像公司开始赶超。
现在如果仍然有动画想要靠电视播放收回成本,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了。当然,在现在的环境下,动画想要盈利是很困难,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目前国内动画发行盈利主要还是靠音像发行和图书出版,周边产品目前只停留在版权买卖。只限于一次性买卖,没有规划性也很难配合。但是有几点我想提醒大家,如果真的想盈利,最好不要走降低制作成本的路。那样是容易回收成本,但是绝不可能盈利。一个不想赚钱的商人就不该来经商。
上海美影厂经典美术片的“限量珍藏版” 传统音像行业已进入严酷的市场淘汰机制。动画片本身的质量决定其市场竞争能力,残酷的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版权的高价购入和产品的低价销售成为趋势,资金和管理的优势决定谁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