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 张教授夫妇规划的退休生活着实让人羡慕。他们能这样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夫妇俩都有一技之长,这种专业技能保证了他们在退休后,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余热”,从而维持现在的收入水平,也就可以维持现在的生活质量。除了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公司高管、资深记者或编辑,不少50多岁的人们处在这样的岗位上。在这个知识经济年代里,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为社会忙碌了大半辈子,也为自己“挣足”了薪水和福利,奠定了今后养老的坚实基础。对于他们来说,退休不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而只是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
享受当然是重要的。但反观张太太的退休计划,仍然有几点需要调整,比如说在给儿子买房的问题上。正如张教授所言,儿子长大独立生活之后,夫妇俩的确没有必要帮儿子付清全部房款,这样一来就耗掉自己多年的积蓄,影响其他方面的退休规划。如果想在资金上拉儿子一把,张太太完全可以先帮儿子付清房款的30%首付,然后让儿子自己去每月偿还银行贷款。省下的资金,张太太就可以尽情去挑选西山的别墅,而不会有财务方面的困扰了。
另外,从股市里“割肉”的想法也有些唐突。张教授退休之后还可以继续工作,即使不工作也有版权费、稿费之类的收入进账,两人在维持生活质量上应该没有问题,当然也就不需要把股票折价抛掉了。尤其现在股市处于历史低点,等市场转好再抛出说不定还有获利呢!
享受当然不是“坐吃山空”。仔细观察张教授和太太的退休规划,便发现他们和大多“准退休族”一样,少了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的计划。而在资金充裕的情形下,两人完全可以合理调配现有资金,购买一些医疗险或者传统寿险,让未来的生活来源更有保证,从容应对多种“突发状况”。
人老最怕“病来磨”,尤其对于高薪“准退休族”来说,紧张或者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巨大的工作压力都无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职业病”,或许你现在毫无感觉,然而一旦在退休后发作,总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被动。保险是应对这种风险的较佳策略。
如果在退休之前,子女皆已成年、房屋贷款也都付清,各项的人生及家庭责任亦已经完成,在风险管理方面,就可以完全依照个人的需要来规划。一般而言,这个时期应重视更周全、保险金额更高的住院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及防癌保险等。由于住院医疗保险多是附加险种,准退休族可以选择一些万能险作为主险,然后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其中保障和投资部分的比例。值得提醒的是,50~60岁左右的人,在保险方面的风险评估上,属于高风险的族群,其保费的结构中“风险成本”所占之比例特别高。
而如果你对资金闲置缺乏安全感,你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稳健投资来实现资金升值,开放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投资型保险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