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试练场和写手工厂

原本可以作为标签的网络,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痕迹。但是网络作为一个载体,却赢得了读者某种程度上的认可。原本,网络作品择优可以进入出版渠道的方式改变了,现在的情况甚至有些颠倒了过来。不少先投入传统出版渠道的图书,反而要努力获得网上读者的认可,从而增加自己的影响,获得更好的销量。乃至于,发展到现在,新浪读书,网易文化社区的推荐,都成为一些作者要努力争取的标签,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销售数字的保证。 

    我们从来没有认为,一本书的纯粹质量和销量之间有绝对不可分割的联系,相反,历史上不少相当优秀的作品,有的是很“可耻”的销售数字,但仍然无法改变我们对那些作品的景仰。不过,每个作者都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了解自己投入在作品中的心血。而良好的市场反馈,毫无疑问是这种用心得到认同的保证和标志。 

    作家的门槛 
    网络文学不再成为一个重要标签的同时,网络上的各类作品的创作和发布反而日加兴盛。而这种兴盛,是因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发布平台,是一部作品同时能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读者的平台,是一部作品检验是不是能得到读者认可的平台。 

    网络,起到了给一部分文学作品进行试练的功能。从传统比较著名的文学网站,到门户站点内的专门的社区频道,到一些原本只是涉及玄幻,而逐渐转向全面的文学平台的网站,这种试练无处不在。文学作品在网络上的发布,其实起到了一个降低风险的作用,作者不用写完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字再认识到自己的作品原来不见得受欢迎,读者也不用买了书翻上几页才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出版人似乎也可以从读者的评价和反馈中判断一个作品可能的市场前景。这种试练,获益的人比较多。 

    不少写手,正是通过不断推出新作品,不断试探读者的普遍口味,不断修正自己的写作方式等等,来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到可以以“作家”这个标签来定义自己,可以以写作这种工作来维持自己生存发展的地步,按照网上的说法,开始一本书的行为成为“挖坑”,而一本书在情节没有终结的时候就不再继续创作的行为则称为“太监”。起点中文网上,一位作者说,他挖的坑,“太监”掉的作品加起来几十万字,而这个作者,就目前来说,确实从这些作品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起点中文网号称是网上最大的文学社区,从收录的2万余本书上可以看出到底现在的创作已经到了怎么样一个热忱的地步,将创作热情提高了,却将作家的门槛降低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网络中诞生出了许多作者,前赴后继地堆积起了网络作为一个文学载体的可能性,但大浪淘沙下,洗掉的作者虽然没有被记住,但起到的也是一样的作用。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