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27-1937》是“以上海作为特例了解在中国国民党政权下一个市政府的运作”。该书虽然考察的是1927年至1937年的上海市政府,但是对其“赖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设想和实施其城市发展政策的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状况”,即市政府设想和实施城市发展的背景及其在其中运作的环境因素作了很多论述,对市政府在此十年期间实施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规、改革措施及其成败得失作了细致的分析,这样读者就看到了市政府的所作所为不是空穴来风。如同国外学者倾向于把民国时期理解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开端一样,安克强对这十年间上海市政府的研究似乎也始终着眼于现代化的过程。虽然市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并且上海市政府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但是,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府是1927年之后国民党政权致力于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因而,研究这段时期的上海市政府也为研究1927年之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家\党派\精英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范例。安克强教授指出,上海市政府领导努力把中号变成业绩,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市政府主要领导人物和官员才是经过特别培训的人,具有不可否论的领导能力,具有驾驭上海大都市发展的才能,并不总是“无能”和“腐败”。他们为现代化和合理化做了真正的努力,尽管有困惑和犹豫。市政府的现代化政策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包含了对传统的借鉴和继承,二是毫无保留地对西方引进的思想和技术开放。联接这两方面的就是包括市政府领导官员在内的构成近代中国新的精英人物。这些人虽然接受了现代化的观念,甚至在国外受的教育,但他们并不完全倾向于同传统决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和现代的桥梁。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上海提供了关于国民党政权希望与这个国家的社会精英建立一种密切关系的范例,也提供了国家\党派\精英之间关系复杂性的最好范例。因而,安克强教授指出,把上海的例子放到更大的历史范畴考查,对上海市政府的考查结果表明,国民党政权不仅仅是腐败和剥削的政权,而且也是能够执行宏伟计划的精力充沛及工作效率高的个体组成的政权。当然,安克强教授也指出了上海的个案研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理解国民政府统治的“南京十年”期间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对“南京十年”的社会历史进行研究。因为上海在这十年的成功事例,毕竟有些“特例”,不位同领导这座城市的人的素质有关,也同南京国民政府把上海作为现代中国和国民党中国的一个“展示窗口”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