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奥特曼深入研究

奥特曼,一个身高40米、体重35000吨、来自M78星系的宇宙超人。他是日本圆古公司奥特曼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的主角,伴随着他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起点,又是一个英雄神话的开始。如果从1966年7月17日第一集《奥特作战第一号》在日本开始播出算起,已经过去了将近38年;如果从1993年1月16日奥特曼在中国上海东方电视台开始播出算起,也已经有11年的光阴。时光的流逝并没有使他消逝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反而使他的价值更加耀眼。那么,就让处于21世纪的我,把时钟倒转,使大家回到英雄所诞生的年代,再来看一看那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幕幕画面。

诞生    1966年初,一部名为《ウルトラ》(Ultra Q)的悬疑+怪兽科幻片由日本特摄界的新秀圆古公司制作并播出。这部作品破天荒地在每星期播出的剧集中,都出现一个与上个星期有着不同外貌、不同本领的怪兽,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以往怪兽类影片属于一年没几次的“奢侈品”、并被电影院垄断的局面,使特摄影片变得更加普及和大众化。加上对剧情悬念化等方面的处理,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播出的27集里取得了平均收视率30%以上、最高收视率36.8%的压倒性优势。观众超乎寻常的欢迎、播出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这一切对创立之初的圆古公司上下不愧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无疑Ultra Q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如果细下来分析,就可以看到虽然主角为人类,其人气却被各式各样的怪兽所掩盖。而怪兽,虽然可以作为提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每星期的更换、加上他们所扮演的反方角色,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当时以少年儿童为主的观众所崇拜尊敬的偶像,长此以往下去等到怪兽设计的想象力枯竭时显然不是个办法。

    于是,早在1965年10月《ウルトラ》正在制作的过程中,续作的策划也同时开始了。这时的日本青少年影视界,以科幻题材为主导的动画界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个日本动画人物铁臂阿童木,以及《铁人28号》、《8マン》、《宇宙エース》、《スーパージェッター》、《遊星少年パピイ》、《レインボー戦隊ロビン》,其中塑造的一个个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或具有超常的特异本领、或拥有各种高超科技,成为当时小观众们所崇拜的对象。而在特摄界,类似的英雄人物也已经在影片中出现,像1958年日本第一部特摄片《月光仮面》,1959年的《まぼろし探偵》、《七色仮面》、《少年ジェット》等等。这一切似乎让公司决策者、《ウルトラ》的导演圆古英二意识到,如果塑造一个成功的英雄人物那会带来多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虽然目前我没有明确资料,但由圆古公司之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似乎可以肯定他们当时从这股社会潮流中或多或少地获得了灵感。

    由此,圆古公司将目光放到了他们数年前的一份计划草案上。这份名为“Woo”的草案是在1963年,由当时的圆古特技公司联合星新一、大伴昌司、光濑龙、福岛正实几位日本科幻小说作家编写的科幻电影剧本,讲述了原先居住在仙女座星云一个和地球类似地理条件、名为Woo的行星上的宇宙人,由于母星被外来天体撞毁,因而在宇宙中流浪,途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而来到人类世界。在地球上,他化身为人类,帮助地球人解决各种离奇事件以及抵御来自外星球的邪恶侵略者。剧本中,Woo被设定为拥有超人一般的本领,能够以3马赫时速在空中飞行、在水中能自由活动和能够发射特殊光线。当时,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包括总监督、特技监督,甚至还有部分演员都被确定,但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拍摄工作最终夭折。 

    现在,这份草案的策划自然而然地被圆古英二重新启动。当然,作为一家赢利性公司对市场效益的考虑,他并不准备将原先的剧本完全地照搬过来,而是在保留主体思想的同时,以Ultra Q所取得的经验对其做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因自然界失去了平衡而使各种怪事件频繁发生”这个Ultra Q的故事主线被继续保留,而最明显的增改,就是加入了人类的一支特殊组织——科学特别搜查队这个设定。由于在UltraQ剧中,作为人类角色的万城目淳、户川一平、江户川由利子都是普通平民(新闻记者、业余小说家、飞行员等),虽然有一之谷博士的协助但受其身份的限制(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如果每集都是他们碰到怪事件或遭遇怪兽的话,剧情的展开上多少显得有些不自然。这样,一支负责解决各类离奇事件、担负与怪兽作战任务的专业队伍的设定便摆上前台。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