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鉴说文之小说篇

短信小说诞生    用手机阅读小说,是比网络更进一步的阅读方式吗?2004年初,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千夫长创作了“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这个讲述婚外恋的小说,将以每条70字,发60条一共4200字的形式提供给手机用户阅读。它引起了包括文学界和电信业在内各界的关注,“短信文学”这一新概念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电信运营商对短信小说前途的判断似乎颇为乐观。2004年8月,一家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以1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买断了《城外》的版权。随后作者又以超过40万元售出《城外》的海外版权。

    作家韩少功曾把手机短信文学比喻成“文学的零食”。许多人认为,手机篇幅的限制及商业化品质,决定了它只可能产生快餐式的作品,而不可能产生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字数的限制也是激发灵感、精炼文字的动力。

    尽管褒贬不一,但短信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也有了各种比赛。榕树下网站举办了“首届手机短信文学大赛”;6月,《天涯》杂志和海南在线“天涯社区”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短信文学大赛。

    据说在日本,短信小说是一种潮流。日本的短信文学读者已经达到200万人之众。但迄今为止,在我们的周围,短信小说并没有真正流行起来。在中国,无论从手机的技术层面还是文化习惯的层面看,短信小说都还需要时间。
    
小说家集体转型    那种将一个小说家固定在某一类题材的想法在今年都显得落伍了。2004年,小说家们纷纷尝试新的题材,虽然这种转变并不见得都是成功的。

    关注现实问题似乎是一个趋势。比如,善于描写知识分子困境的作家李洱开始转写农村题材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他表示,知识分子不能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关注农村就是关注现实。

    毕淑敏的小说则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人物——普通的《女工》,在小人物的悲欢中提炼生命的精华。先锋作家北村一改他以前注重技巧、结构繁复的写作风格,在《愤怒》中以简单的语言讲述一个再真实不过的、发生在社会底层人群中的故事。

    此外,香港城市言情高手张小娴改行写魔幻小说,《吸血盟I:蓝蝴蝶之吻》很快上了各大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以写青春题材小说成名,没有读过金庸古龙的韩寒居然开始写武侠小说,他的《长安乱》同样非常畅销。此外,顺应读图时代的潮流,煽情高手海岩开始尝试写作原创卡通作品……

80后小说风起云涌    今年是80后小说繁盛的一年。80后作家群也遭遇了空前的关注和争议,并开始走向分裂。

    韩寒的《长安乱》、张悦然的《十爱》、李傻傻的《红X》、蒋峰的《维以不永伤》、小饭的《毒药神童》、恭小兵的《无处可逃》、易术的《孔雀》、周嘉宁的《夏天在倒塌》、苏德的《钢轨上的爱情》等小说,都在今年涌现。相比于70后作家群的沉寂,80后作家似乎正处于创作的热潮期。

    80后也开始走向分裂。本报2004年3月的报道,首次明确提出80后作家“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划分及名单。5月,一本据称是代表了目前80后写作水准的书《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的面市,正式宣告部分80后“实力派”作家与郭敬明等偶像型作家的分道扬镳。

    许多80后作家还提出,要废掉这个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80后”概念,让每个作者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

 一直未被主流文学界认同的80后写作,今年也获得了来自传统作家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文坛前辈对他们表示友好和认同。而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