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图书购买调查:好书不愁卖 读书滋味长

又是一年快过去了,近日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现: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为69.6%,同比下降7.8%;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读者阅读的图书中有很大的比例是自己购买的。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读者,了解 

  他们2004年买书的情况,都买了些什么书及为什么要买这些书。 
  
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如是说  山东省作协主席、作家张炜及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作家马丽华都表示今年小说类的书可没少买。张炜买了《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雨果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等。他称这些书以前就有,这次买的是新出的版本。另外还有《索尔·贝娄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马丽华说,虽然今年的工作特别紧张,但为了维持写了一半的小说的思路还是买了一些书来看。其中,《五十名家孤篇自荐丛书》(台海出版社)里面有几篇不错;《达·芬奇密码》她从下班开始看一直看到次日凌晨。龙应台的《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文笔穿透力很强,让她非常欣赏;另外她还买了《忧郁的热带》(三联书店)。两位作家称他们选的都是值得反复读的书,放在手边,另外书印得也很漂亮。 

  上海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林伟民教授2004年购了3类书:一类是自己喜欢的出国旅游用书,如《3000美金周游世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自助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一类是写作参考用书,如邢小群的《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山东画报出版社)等;还有一类是专业参考用书,包括莎乐美的《在性与爱之间挣扎》(上海人民出版社)等。记者发现这些专业书都有固定的购买者。 

  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王静说,一年里买回家读过的十几本书印象深刻,其中美国作家埃里克.奈特的《灵犬莱西》讲述了一则动物对人类忠诚的故事,与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的刚性叙述不同,奈特的文字平和朴实,这也许是叙述对象之狗性与狼性使然。另一本印象较深的书是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这些或经典或时尚的图书一直在吸引一些圈内人士的眼球。 

政府公务员及普通职员的购买选择  南京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员戈缨给记者发来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她今年购买的书包括《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佛法与宇宙》(经济日报出版社)、《长日留痕》(译林出版社)、《晚学盲言》(广西师大出版社)等共计43种。她说这些大师们的著作对拓展个人的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都很有帮助。 

  《山东文学》编辑室主任燕冲2004年买的书有三联书店的《傅译传记五种》、《弥尔顿传略》、《墓中回忆录》、《钓客清谈》和东方出版社的《梅纽因访谈录》。他认为通过这些书可以了解大师和大人物的智慧和心态,使人感受大自然,追求生活情趣。 

  山东龙口万松浦书院图书馆馆长王东超2004年购买的图书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汪曾祺全集》,三联书店的钱穆作品系列《新亚遗铎》、《秦汉史》、《黄帝》、《古史地理论丛》。汪曾祺一直是他喜欢的作家,钱穆则是他喜欢的前辈学者,三联书店的钱穆作品系列他是随出随买。此外王馆长还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南怀谨选集》(7 10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自然珍藏图鉴丛书》1套。王馆长称自己热爱大自然,这套《自然珍藏图鉴丛书》有很珍贵的资料价值。 

  蒋斌是湖南临澧政府公务员,他今年买的书很多,比如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大历史不会萎缩》、《历史学家的经线》、《黑暗的阐》等8种充满思想光彩的书籍。此外他还买了陈星的《丰子恺漫画研究》(西泠印社)、《梅里美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他认为多读这些历史类及艺术方面的书可以增加智慧、陶冶情操、起到启迪人生的作用。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