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与做法 最近若干年,建构式的教学法颇受重视,而其中的关键即在于教师能觉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提供适当的协助。此种协助就好比一般建筑物所使用的脚手架一般:其一,脚手架能保证建筑物完成施工,就好比教师能保障儿童的学习成功;其二,脚手架能将建筑物的结构扩展与延伸,就好比教师能将儿童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延伸至新的场所;其三,脚手架在建筑物完工时必须及时拆除,就好比教师应该在儿童能自行学习时及时撤离。如今,新式高楼大厦所使用的钢制脚手架在完工以后,无需拆除,而是和建筑物融为一体,其间的比喻不尽相同,但是其支持的作用则无二致。曾经于1998年6月在台湾师范大学《视听教育》双月刊上发表的“鹰架支持的譬喻②在大班教学上的应用”一文之主旨,即在以脚手架为教学比喻,探讨其性质,分析其要素,进而指出支架式教学在大班探究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教育应当以成就每位学生为基本原则,最近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带好每位学生”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然而,欲落实此理想,只靠一般的大班教学是不够的。各种形式的补救教学,不论是由教师进行的小组式补救教学,还是同辈个别学习辅导(peer tutoring)的做法,都是教师可资运用的手段。所谓同辈个别学习辅导,是指由学长或是同学担任同辈个别学习辅导员(peer tutor),就学生学习迟滞或是落后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通常所采取的形式是一对一的个别辅导(one to one tutoring)。1997年9月曾发表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训育委员会主编的学生辅导双月刊的“同辈个别学习辅导的要领”一文之主旨即是针对频举解题范例、多做解释推理、善用合作对话等三项做法,细加描述。 班级经营一词又称教室管理,或称班级管理,相对应的美式英文是classroom management,英式英文则为class control。过去一些以普通教学法或是教学原理为名的专业书籍,大多列有教室管理一章,就教室秩序的维持、教室气氛的建立、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等项目作精简的介绍。其后,或许是因为一般人提到“管理”一词就会联想到军事管理、严格管制、行为控制等较为负面的意义,班级经营一词便逐渐取代了教室管理,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词。不过,不管是用哪个名词,班级经营经常被误解为classroom discipline,而将其等同于教室常规的管理,或是学生偏差行为的处理,范围狭小了很多。曾以“班级经营的另类典范”为名,于1998年12月发表于教育学会主编《关键年代的教育演变》年刊的“寓班级经营于教学”一文,其主旨就在于指陈这一点,希望教师将班级经营回归到教学的层面。如果教学活动进行得顺畅,学生都能专注地参与,就不至于有教室管理的问题。本文也指出,教师应该具有诠释班级脉络、预见班级事件走向,并且迅速地作出合理决定等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即使偶尔有一些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正轨,也都能被拉回到教学的“活动流”(activity flow)之中,使班级的教学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