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对完颜绍元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不仅仅因为这个名字的特别(完颜是满族人),更因为近十年来完颜绍元著述不断,尤以民俗学方面的系列读物引人注目。他新出的一本民俗书《婚嫁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讲述了一个个婚俗典故,中国的婚姻制度、类型、方式、源起、沿革等历史过程跃然纸上,图文并茂,读来趣味盎然,面世后很快再版。日前,记者在上海书店出版社见到了埋头工作的完颜绍元。
完颜对民俗的兴趣与研究,可以追溯到1988年“上海民俗文化学社”(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的前身)正式创办那些日子。十几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为他打下了扎实的民俗学基础。1990年代以来,民俗类图书出版掀起一个小热潮,完颜厚积薄发,写了一本本民俗读物,如2002年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风俗之谜》、1990年代前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文科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的“风俗风情分册”、《姓氏百问》《中国姓名文化》等书,以及上海书店出版社的《中国吉祥图像解说》、《中国风俗图像解说》等。对民俗学的诸多方面,完颜都如数家珍。
除了著述不断外,完颜的“主业”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编辑。1996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针对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均有各出版社出版、唯独民国史料笔记尚未有整理出版的情况,决定发掘史料笔记的新品种,推出《民国史料笔记丛刊》。当时,完颜绍元刚从一名出版社的业余作者“转型”为出版社编辑,就接手了这个繁重艰巨的编辑任务。7年来,该套丛刊已出31种,受到学术界的推崇,对此完颜颇感欣慰。“这些书会在图书馆被人长期使用,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做这套书有意思!我希望我做的书是受到学界关注、非昙花一现的书。”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套史料丛书的责编仅有中学文凭。但他一直靠着顽强的毅力自学著述,乃至维持生计。虽则生活简朴,但仍嗜书如命,对历史著作尤其有浓厚的兴趣。1970年代初,中华书局推出《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还在当工人的完颜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丛稿。到1980年代,完颜绍元陆续写了几本民国史方面的通俗著述。所以,担任民国史料丛书的编辑,对他而言,可谓乐在其中。
那么,学术书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出版社每年的码洋考核等现实难题,有没有对他产生经济压力呢?完颜坦陈:做学术书这些年来,也不是从没动摇过,但兄弟出版社朋友的一番感叹却让他坚定了做学术书的信念:“他们都很羡慕我,因为在他们社,同样的学术类选题即使报上去也很难批下来。所以,能埋头做学术书,我深感自己的幸运所在。”近年来,他编辑了不少好书,如《陈光甫日记》《张文虎日记》,目前将出的还有《近代史资料文库》《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等。
对完颜来说,既要出好书,更要出好看的书,这是一个编辑的应尽之责。他做的一些图文书,如“历史聚焦”书系、“传统经典现代读”书系、《马克思画传》、《摩登上海》等,图文设计精心别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每个时代都得出一批可流传后世的好书,既便经济效益不见得好,但这样的好书总归得有人作,有人用。我愿意做这项工作。回忆起当初一路走来的过程,能出过几本引以为傲的书,我的感受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