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负利率导致4、5月份居民储蓄增量明显减少 居民储蓄急着“跳槽”

“不储蓄也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只能往国债、基金里投,但国债、基金也是有风险的。而储蓄资金分流到资本市场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因为股市存在的制度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项有利于直接融资的措施没有出台,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谈何容易。并且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增加,对金融资产会产生不安全感,所以难以真正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袁钢明对此表示忧虑。
    央行的最新调查还显示,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1.2%,较上季提高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袁钢明表示,利率至少应该反映出资金的真实成本。如果利率一直保持低水平,将压制其他投资品的利率,造成资金成本的扭曲。他认为,当前需要把利率调整到公平、合理的水平。

分流是趋势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他对居民储蓄增幅下降的感觉不是很强烈,但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配置是个长期趋势,居民减少储蓄存款转向其他投资。而企业存款的减少,也是由于贷款收紧,造成派生存款减少。
    “现在的投资渠道要比以前多了,在上海买房、买车的人不少,很多人宁愿做其他投资,也不愿到银行存款。”另一位支行行长说,“前不久,银行发行国债时,有一位客户一下子就买了50万元,本来我们国债额度就不多,以致许多要买国债的人来晚了都买不到。”
    这位行长说,由于受到利率低的影响,存长期储蓄的人少了,而到银行柜台买国债、基金和保险的人显著增加。“我们也积极向储户推荐好的投资理财产品,因为这块中间业务的利润也不少,以后对银行网点的考核将逐步从看存款的多少转向看利润的多少,单靠储蓄可能完不成利润指标。”
    专家预计,如果负利率增大,储蓄分流还可能持续。在目前有加息预期的影响下,投资者期望有安全性高、风险性低、有一定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出现,而现在这类投资产品并不多,因此人们只能手持现金等待投资机会的来临。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