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负利率导致4、5月份居民储蓄增量明显减少 居民储蓄急着“跳槽”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税后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实际存款利率为-2.82%。负利率打击了居民的储蓄积极性。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配置是个长期趋势,居民减少储蓄存款而转向其他投资。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出现同比少增,在4、5月份最为明显,同比共少增1046亿元。“储蓄增量减少,主要是居民对利率的不满意程度提高所致。”经济学家袁钢明博士分析。

储蓄出现分流    最近的4月和5月,央行公布的有关存款余额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增幅下降。
    尤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4月份储蓄存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少增323亿元,5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435亿元,同比更是少增723亿元,而且这已经是居民储蓄存款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
    同样,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数据也显示出人民币各项存款少增,说明储蓄存款分流迹象在上海也十分明显,而国债、基金等发行比较快,受到老百姓的追捧。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统计表明,4月份沪上商业银行居民储蓄新增71.69亿元,同比少增22.87亿元。今年5月份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新增17.41亿元,同比少增50.64亿元。
    据悉,储蓄存款分流现象已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湖北银监局调研时强调,当前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存款的变化。

手持现金为主    “现在储蓄的利息低到了极限,存不存钱,没有多大区别。”袁钢明分析,“由于利率很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低,出于流动性偏好,更多的人愿意把钱拿在手中,不去投资和消费。”
    据统计,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税后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实际存款利率为-2.82%。负利率打击了居民的储蓄积极性。5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对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2.9%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上季提高2.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认为利率适度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5.9%,较上季减少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减少2.4个百分点。
    同时,城镇居民对利率认可度的降低使其储蓄意愿减弱。调查显示,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2.2%,较上季减少2.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选择“提款购买国债”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4.9%,较上季提高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选择“提款购买股票或基金”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0.6%,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此外,据人行上海分行二季度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申城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有所下降,物价上涨预期强烈,居民收入信心和对利率的认可度普遍下降,储蓄意愿有所减弱。(详见表2)
    虽然央行认为,造成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是国债、基金等发行比较快。但经济学家认为,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国债发行规模今年与去年不相上下,而开放式基金发行也只是分流储蓄的一个渠道。5月份,总共有兴业可转债混合型、华宝兴业多策略成长、鹏华中国50、诺安平衡、长城久泰、中信标普300、长盛动态精选等7只基金宣告成立,这7只开放式基金,总募集份额只有193亿份;4月份开放式基金募集总数为353亿份,两月相加总共募集546亿份。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不仅包括居民个人,还有很多企业机构。所以可以肯定,基金分流的储蓄还不到两个月的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共少增1046亿元的一半。
    经济学家钟伟认为,今年4、5月份的储蓄增幅同比下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去年同期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家都呆在家里,有钱也没地方花,只能把钱存银行”。增长的基数比较高,所以今年增幅有所下降也不算不正常。即使买国债、买基金,资金还是在整个金融体系内运作。他认为,央行说储蓄存款增幅下降,言下之意是否在为将来加息做铺垫呢?

分流的资金去向何处    “去年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比较高,储蓄存款增幅大,可能有套利和套汇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今年这个影响因素明显减小。因为人民币近期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英丽说,“对于现在储蓄存款增幅降低,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如果储蓄存款分流过多,甚至是负增长,那就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她认为,储蓄分流资金的去向各种可能性都有,不乏有不少投资者由于股市行情不好,只能手持现金等待股市好转后再介入的。但总的来说,与银行储蓄构成竞争性的投资渠道,现在来看还不多。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股市日均开户数为4600户,只有2月份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小投资者进入股市的资金大大减少,通过测算每天进入股市的资金只有约1亿元。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