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70年的发展之路: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工业控制商

    雍根说:“我并不是靠运气或者是家族成员的关系而成为公司的CEO的,我是从最底层一步步做上来的,甚至在竞争公司的CEO职位时,我还有一个相当强的对手,他是家族之外的职员。”

    总部位于丹麦寒冷多雾的诺德堡(Nordborg)地区南加特兰(South-Jutland)海岸外的丹佛斯公司,曾经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保守的公司之一,业务范围基本上限于当地。但自1996年雍根·柯劳森担任其家族企业首席执行官以来,却成功将公司转型为一个工业控制设备领域的全球化商家。
    据《福布斯》评估,丹佛斯家族拥有的财富为10亿美元。这个20世纪3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私人制造厂家,到现在已在全世界37个国家开设了58个工厂。没有沉迷在祖辈的遗泽里,雍根·柯劳森更宏伟的设想是要让这个年销售额22亿美元的公司迅速成为控制设备领域的领头羊,并击败其他竞争对手。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尤其是将业务向美国和中国拓展,雍根正在为他的家族企业指引一个新的方向。

在接班人的遴选中脱颖而出    “无意插柳柳成荫”,这话用在1933年马瑟·柯劳斯在其祖父农场阁楼中创立的丹佛斯公司毫不为过。马瑟本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是考虑做一些小规模经营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马瑟从单阀门起家,不断努力开创新型产品。自1946年开始接下来的10年里,他研制的新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马瑟去世后,他的儿子们还在读大学,他的遗孀比丹启用了专业人士来打理公司,她本人任董事长,随着她的资历和影响日深,她逐渐与丹麦女王等社会名流关系密切。10年后当她从董事长位置引退后,由她确立的“接班人不囿于在家族中遴选,而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产生”的观念却保留了下来。
    雍根是在父亲离世后首位接掌公司的柯劳森家族成员,选中他是因为看中他的自由精神和独立的个性。雍根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并取得MBA学位。1978年,目睹IT时代渐露端倪时,雍根就前往哥本哈根创办了一家名叫艾尔马克自动化产品公司,该公司主营主机制造业务。
    当雍根谈及这段经历时不禁感慨万千,“四年后我离开了这家我们自已创办的公司,因为技术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我们没有办法跟得上!对企业家来说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要向糟糕的地方发展,在某些关键的时候,要有说‘不’的勇气,敢于掉头!”
    随着艾尔马克的衰落,雍根听从了其家族企业的召唤。长期担任丹佛斯公司的研发主管行将退休。雍根的全部专业直觉告诉他,这个职位适合他。最终,雍根赢得了这个职位。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雍根在公司的职位不断提升,1991年,成为了该公司的汽车液压部总裁,最终成了公司的掌门人。
    作为一个著名的革新的企业家,比较健谈的柯劳森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面对记者提问时,坦诚地道出了他的一些观点。与他的彬彬有礼、胸襟坦荡一样,乍一看去他就是一个标准的丹佛斯家族的后继之人,但与父亲马瑟·柯劳斯不同在于,雍根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不屑于一些不成文的社会习俗,他在各个地方都乐于张扬自已的雄心壮志和成功之道。
    雍根说:“我并不是靠运气或者是家族成员的关系而成为公司的CEO的,我是从最底层一步步做上来的,甚至在竞争公司的CEO职位时,我还有一个相当强的对手,他是家族之外的职员,此人是一个不太好对付的人。他现在是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我们的关系处得相当好。他当时颇有点丹佛斯公司卫道士的味道,而我却显得有点激进。”
    不过雍根最终说服了董事会、他的母亲以及当时的首席执行官亨利·彼得森,使他们接受了他的一个全新的、杰克·韦尔奇式的观点:丹佛斯公司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成为市场三巨头之一。
    这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不过这最终让雍根在竞争CEO中胜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丹佛斯公司创建了一个堪称当今业界产品最全的全球生产线。它涉及到非常广阔的生产领域,为每一类产品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容量,诸如制造空调以及供暖系统的温度控制器、商用制冷设备、家用电器部件以及流量计等。

大胆购并迅速做大    谨小慎微向来为雍根·柯劳森所不齿,他说:“公司已经达到关键性的成长规模。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公司做大,而且是现在,这意味着要进行收购,这才是正确的。达到我们需要的全球主要制造商地位,而指望自动筹资实现增长,那是错误的。”
    与家族成员反对快速扩张或者是资本动作的方式来发展不同的是,原CEO亨利·彼得森是雍根的坚定支持者。彼得森掌管柯劳森家族基金,而柯劳森家族中的每个家庭所持股份加起来,控制了该公司99%的股权,而其他的1%则由员工持有。
    对于员工持股的计划,雍根非常强调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早在两年前雍根就向公司全球17000名员工发售了公司的股票,员工持股必须出钱购买,但成本非常低,目的是能够确保他们最终想出售时的收益。他说:“一个公司之所以平庸,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不善,而不是技术落后。对于急待长大的中国企业来说,并购是一种致命的诱惑。企业成长的方式,是内部扩张、外部并购,还是建立战略联盟,都要依据自身的情况来定!”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