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再版再睹为快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十分重视明史的研究。据我所知,国外史学界甚至把明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明史中的诸多史实,如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市镇的勃兴,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等不仅为世人所熟知,而且还成为学者们长期讨论的中国是否已“走出中世纪”的关键所在。自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吴晗的《朱元璋传》、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经典之作问世后,明史为更多人所喜爱,大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

    然而想要系统了解学习明史,必须要有一部资料丰富,论述全面,体现当今明史研究高水平,并包含学术前瞻性的明朝断代史,这是明史爱好者的夙愿,而今已经实现。由汤纲、南炳文二位教授合撰的《明史》,最近已于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新修订再版。《明史》是《中国断代史系列》中的一部,系列出齐后,获得了学术界的击节之赞,被视为“断代体裁的完璧之作,跨越世纪的历史巨著”。笔者捧读系列中的《明史》,感到上述评价并非过誉之辞。《明史》综述有明三百余年历史(包括南明),从纵向来看,各章之间有机相联,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明朝纷繁复杂的历史长卷。从横向看,每章都博采详考,追本溯源,丰腴饱满。《明史》的不少论述虽持论平稳,不求新奇,却寓意深刻,抉发了问题的本质,给人以诸多启示。例如,在分析明代历史上“人治与法治”问题时,作者从明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特征中进行总结,认为人治与法治“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要把国家治理好,好的章程与好的当权者必须同时具备”。征诸明史,朱元璋严禁宦官专权,其制定的措施不可为不严,然明代宦祸远甚于前朝,究其原因乃是明中后期皇帝素质太差,“人治”不力造成的。其分析令人信服,体现了作者不盲目追逐时尚的严谨治学态度。

    《明史》虽为学术专著,文风朴实,无华丽的辞藻,但因内容充实,裁剪得当,读来趣味盎然。如论述景泰年间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嘉隆万朝内阁首辅的权力之争,以及天启年间的党争等皆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整部著作笔法流畅,条理清晰,活泼生动,既保持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引人入胜。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与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是分不开的。汤纲、南炳文二位教授是国内久负盛名的明史专家。为撰写这部著作,披阅十二载、数易其稿,《明史》在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可谓精益求精。值得人们再睹为快。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