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出书我行我素 热度不减

孙小梅、陈鲁豫、闾丘露薇、鞠萍,仅仅从6月到8月,就有4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拿出了新作,而王小丫又在跃跃欲试……   

    1996年,赵忠祥的《岁月随想》拉开了主持人出书热的帷幕,此后杨澜、宋世雄、程前等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随笔、自传,倪萍的《日子》更形成了全国热销之势。在2000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以20万册订数排在文艺类图书订货排行榜的第一名,敬一丹的《一丹随笔》也以3万册步上排行榜,令旁人眼热。2001年崔永元的《不过如此》以发行量104万册收山,将主持人出书热推向另一波峰。此后,虽然有媒体断言“名人出书”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2002年7月,文清又送给人们《让心灵打个盹》。自有主持人出书以来,没少挨各种吹捧嘲骂,但今日却仍旧我行我素,热度不减。 

主持人出书频遭非议    2000年春节期间,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正当发行上市之时,他说了一句极有意思的话,“名人出书已经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时候,我倒出来溜达了。”这里不妨把主持人出书引发的批评讽刺概而言之: 

    非议一:名人效应,做足噱头 

    各大活跃在荧屏上的主持人出书,这本身就不仅仅是书业新闻更是娱乐新闻。每每有主持人出书,一时之间,各大媒体无不争相爆炒。 

    出版社本身为了扩大书的影响力,也费尽心思,下足气力。《痛并快乐着》发行时,出版方不单找来了主持人崔永元助阵,还请来了著名作家刘恒、余华。此外,“签名售书”到了主持人这里,有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一时间,购书者众,出书人也有了借名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 

    非议二:细说情爱,赚取钞票

    主持人出书大都细说成名经历,对爱情婚姻家庭也不无涉及。这样袒露个人生活招徕读者的做法,被一些批评家认为“实在不美气”。 

    更惹来骂名的实际上是主持人因出书而获得的大笔进帐。2000年9月《财经时报》为主持人出书算了一笔帐。按作者拿8-10%的版税估算,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发行105万册,每册售价19元,倪萍的《日子》发行100万册,每册售价22元,二人收入当以百万计。单册图书有如此高的收入,是一般作家无法企及的,而主持人们大笔一挥,钞票就轻松入囊,难怪叫人眼热。 

    非议三:越俎代庖,假充风雅

    主持人本该在荧屏上尽心尽力做好主持工作,现在一窝蜂地出起书来,虽然说不至于抢了文人的饭碗,却叫很多“风雅”的人们所不喜。因此有了如是不无酸意的话,“出书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假冒斯文”。 

    更有些批评直指作者的写作水平,倪萍因为把“宁馨”当“宁静温馨”之意的形容词用没少挨刺儿。200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摘错挑刺的《匡谬正误———赵忠祥〈岁月随想〉点校》,书中历数《岁月随想》遣词造句之误,其中有两位“较真儿”的中学教师认为,既然作者在群众中有着广泛影响力,书中之错会对广大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人出书往往会赢得欣羡尊敬,而主持人出书为何会遭来非议呢?这恐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的认知有关。古人爱惜“纸字”,更“重士轻商”,“书”与“文人”在传统意识中密切相联,而“文人”讲求“清高”,不为金钱所动。主持人不仅藉名气以非文人身份介入文人领域,还要赚上大笔外快,自然会让一些人愤愤不平。 

    主持人在名利双收的同时,承受更多的品头论足,不可避免。事实上,无论人们如何非议,主持人的书在销量上从来没有吃过亏,一些苛评、作者和媒体之间的口水仗反而为书造成了更大的轰动效应。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