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信在去年元月推出韩国游戏《决战》。采用运营模式是游戏开发商出游戏产品,电信方面负责网络、硬件维护、技术支持,按本地服务器在线人数定期分成。重庆电信将网络运营商和游戏经营者的身份合二为一。而广东电信除依靠服务器托管、出租宽带盈利之外,也在积极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如去年在深圳全力打造的“互联星空·中国游戏中心”,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目前最高在线人数15万。网通则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带宽资源,联手多家公司打造网络游戏竞技对战平台。 在国内游戏市场还有一路新军,即海外网络巨头。2002年元月,著名游戏公司台湾大宇和日本游戏软件厂商艾尼克斯,在北京共同投资成立网星艾尼斯网络科技公司。该公司在一年时间里,凭藉《魔力宝贝》在中国创造单月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营业额。而索尼、微软等国际游戏巨头也看好处于暴利收益之中的中国游戏市场,最近相继表示要在上海设立主要从事游戏内容开发的机构,以抢占中国网络游戏的高端市场。 更为戏剧性的是,杭州连邦曾经是盛大网络的二级代理。因为经营违规,被盛大网络解除其代理身份。3月8日,新浪乐谷在杭州推广《天堂》新版本时,杭州连邦成为《天堂》在浙江的区域总代理。很显然,新浪乐谷是利用盛大网络的“异己”来打击竞争对手。 对新浪乐谷公然指名道姓抢夺自己的用户,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很是气愤。他表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我们将来绝不会把重点放在一款游戏上。未来盛大网络的发展是做好研发、运营好新游戏及开拓新的相关领域。即便是出现韩国厂商代理纠纷后,盛大网络注册用户依然以每周2万~3万人的速度增长,而且是收费的。新浪乐谷还没有开始收费,注册用户仅100万人,因此,新浪乐谷还不是盛大网络的竞争对手。
本土游戏业的尴尬 虽然几年来我国游戏市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其销售渠道、收费模式都比较到位。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自主研发能力滞后、人才匮乏、产业政策缺失、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据称,2002年国内游戏市场实现10亿元收入中,有90%源自代理海外游戏。而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仅占10%,其中台湾厂商又占绝大部分。为何中国本土公司更乐意选择代理海外产品而不愿自主开发呢?一方面是代理运营周期短,虽然也有风险,但能在短期获得较高回报。另一方面,尽管自主开发游戏资金成本较低,但开发前期投入时间较长。常规水平是一个20人团队做一套游戏,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时间,而市场商机稍纵即逝。 然而,采用代理模式,意味着不仅需要向海外游戏开发商支付高额版权费,在产品销售期间还必须支付相当比例的利润分成。而单纯代理引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国内运营商根本无法摆脱被动地位,其表现是产品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水平都要受制于人。例如,盛大网络代理的韩国《传奇》,即为二流产品;即便如此,盛大网络还是受尽没有核心技术的夹板气。因此,如果不改变目前一味代理引进局面,中国游戏业的尴尬和无奈将继续存在! 有权威人士认为,国内网络游戏行业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游戏文化问题。网络游戏是高科技产业,在策划、开发、制作、生产、管理等环节都离不开一流人才的支持。而时下国内游戏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往往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无论是技术开发、设计合成,还是网络维护、在线管理,大多属于自学成才,在与国际一流制作高手的较量中,显然不堪一击。而低水平的开发同样不能适应玩家们游戏理念和技能的升级换代。 国内网络游戏开发人才不足,与用户数量的剧增严重失调。人才资源奇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内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发展落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关键的是缺少一个明确、稳定的产业政策和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管理这部分目前还是空白。 业内人士指出,各路豪杰纷纷进军网络游戏市场,分食“馅饼”,但同时也存在着“陷阱”。引进国外成熟的游戏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但是,一般游戏代理商的销售分成为30%~40%,这不是纯收入。由于高额的运营费用,最终真正落入运营商口袋中的利润不超过销售收入的25%。当年盛大网络能获得空前成功,一方面是当年国内几乎不存在竞争,盛大网络在做独家生意;另一方面,当时版权费相对较低,30万美元就能代理一款韩国游戏,运营成本也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