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股能“梅开二度”吗?

但是,看淡高科技股的消息也不少。日前,最新“财富500强”出炉,在网络热中出尽风头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亏损高达1000亿美元,一家公司的亏损,居然相当于智利和越南两个国家的GDP总和;当年令香港万人空巷的TOM.COM,至今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记得高科技概念炒得最热时,沪深股市有多少股票,一夜之间改名“高科”、“高新”、“科技”、“科创”,而且一改名股价必涨。如今,流行似乎又倒了过来。如有一家叫“五矿发展”的,当年赶时髦改名为“龙腾科技”,现在又要改回来了,并且一字不差,还是恢复老名“五矿发展”。还有一家“大众科创”,该公司原来做出租车,和大众出租一起有东、西大众之分,高科技热时说要发展生物医药等,改名“大众科创”,最近再次改名为“大众公用”。看看这些股票,改名“科技”、“科创”后虽有过短暂的辉煌,但长期趋势却是一路下行,如龙腾科技就从30元直跌到10元多,大众科创也从20多元跌到7、8元,如今回归传统,股价反倒站稳了。另外有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如东北高速,在高科技热时几经努力,终于“争取”成为21世纪风险投资公司的二股东,如今1亿元“风投”只剩下4000多万元,公司还是“再接再厉”,追加投资1.2亿元,期望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消息一出,股价应声而跌。

    对高科技板块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反映了高科技行业正处在分化整合的胶着状态。一方面,那种同高科技稍一沾边便“点石成金”的梦幻时代已一去不返;另一方面,大浪淘沙中一批真正的高科技企业确实已经或正在崛起。就拿上文提到的三大门户网站来说,不但各自找到了盈利模式,如搜狐今年二季度盈利增长两倍多,每股盈利0.19美元,如能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全年每股收益就可能达到1美元,以其40美元左右的股价,市盈率也就40倍。在中国,经历了非典考验之后,网络经济正在加快发展,别的不说,笔者从事媒体工作时的老领导,已70多岁甚至80高龄,如今都学会了上网,且家里都装上了宽带,退休后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上网,老年人尚且如此,网络之对于中青年就更不在话下了。另外,手机、手提、数字电视等等,几乎成了城里人的必需品,连建筑工地的民工、做钟点工的小保姆都用起了手机,所有这些,高科技企业自然要从中分一杯羹。

    概言之,高科技股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质。什么是实质意义上的高科技股?在笔者看来,至少应符合如下几条:一是专业从事,而不是捎带沾边,因为高科技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从来没干过的人是很难立足的;二是行业龙头企业,如网络股中的三大门户网站,有线电视板块中的东方明珠、歌华有线等;三是高成长、高毛利率,以1200家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15%计,真正的高科技股毛利率至少应该高出1倍,即30%以上。

    有了一批业绩稳定盘子较大的蓝筹股,再加上一批处在高速成长中的中小盘科技股,中国股市就有了两个立足点,而只有“双底”才是真正的底部。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