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香港乐迷来说,提起伍佰这位LiveKing,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在台上激情澎湃的演出,加上娴熟的吉他弹奏技巧了。在此我们于今年较早时候的“真世界TourLiveInHongKong”,也刚领教过了。其实,伍佰在台湾本土参与的音乐工作,除了制作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外,于电影方面也十分活跃。对比他近期于《美丽新世界》及《顺流逆流》等的幕前演出,他幕后参与的电影配乐作品始于92年便出现。而经近十年的积极参与创作及积累,这张电影歌曲Collection的出现,可谓顺理成章的事。 一切是从电影《少年?.安啦!》开始,92年于本港放映的时候,自己(或大多数local乐迷)还对伍佰这名字未有什么认识。但主题歌Intro部份独特的BassSection,于电影里出现了数次,印象极深。听了电影的三首歌《少年?.安啦!》、《点烟》、《无声的所在》,尽管是台语作品,发觉听觉跟视觉所带来的感觉是强烈而一致的。可能是电影的特性及主题关系,所以写得比较戏剧化,但也正带出电影所要表达的讯息。出自他手笔的曲词并亲身演奏及主唱,带着一种成熟而又富台湾味的BluesRock,世故而又感伤的词意及唱腔,带给听众们强悍的情绪感染。其实大多数与伍佰作品挂钩的电影,都能用其作品去精确地表达出电影里面要传达的讯息,而共通点大都是显出电影对人性的探讨及社会的关注。 碟中其他精彩作品,不得不提来自台湾木偶戏电影《圣石传说》里的《稀微的风中》及《何时再见梦中人》。伍佰除指定动作ChinaBlue外,更首次结集上海交响乐团等百多名古典、摇滚音乐人来参与创作。有电子音色,戏剧性的铜管及动人的弦乐,再加入国乐及美声合唱,结合得天衣无缝,精确得有点可怕,出炉就成了一幅幅豪迈而又孤独的荒漠景像,可算是十分另类的伍佰作品。 新作《我的名字》及《杀手骊歌》,都是来自由他新近主演的电影《顺流逆流》,两首都是慢板作品,略带拉丁味的Bluesrock却又给人一点莫明的伤感。音乐处理手法来得简洁而真实,有点像上次的《美丽新世界》及《白鸽》,已没有《爱情的尽头》时期的炫丽修饰。 专辑收录了不同时期及来自不同电影、戏剧的作品。让我们欣赏到伍佰于不同时期,不同动机的作品精髓,然而碟内大部分是台语歌,对本地乐迷来说未必能照单全收,但如果能用心去听或咀嚼歌词,甚至尝试寻找那些电影作品,去欣赏那份真挚的热诚及穿透的感染力,一定会令你有所得。伍佰,真不愧为一位才华洋溢的音乐人﹗
上海流行音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