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萨”:美国新战略的第一仗 2001年1月,小布什总统坐到了8年前其父亲坐过的办公桌前,踌躇满志。克林顿总统为他留下了一个颇为厚实的家底,虽然纳斯达克的指数已经开始从高位回落。环顾四宇,布什几乎找不到什么对手,一种英雄寂寞之感油然而生。然而,“9·11”纽约双子塔的塌陷,彻底改变了美国“绝对安全”状态。从2001年9月20日布什总统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演讲中“以反恐划线”,到2002年9月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布什政府逐步形成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反恐”成为新战略中的核心,居于首要地位。 伊拉克问题原本不属于“反恐”范畴,但是在新战略的形成过程中,“倒萨”逐渐被纳入了反恐乃至整个国家安全战略。“9·11”后,布什政府迅速将报复性打击目标锁定本·拉丹为首的“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期间,布什政府曾想找到伊拉克与本·拉丹等恐怖分子勾结的证据,“捎带”将宿敌伊拉克一并打击,但苦于找不到确凿的根据。阿富汗反恐战争顺利结束后,“倒萨”再度被提到白宫的议事日程。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表示要采取一切措施来阻止他们发展可能威胁美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6月1日,在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点军校毕业生典礼仪式上,布什总统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略,指出必须在失去理性的独裁者有能力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形成威胁之前将其消除。9月20日,布什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表示美国将对那些阴谋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和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通过“邪恶轴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挑战威胁——先发制人打击这一逻辑演绎,伊拉克成为了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第二阶段的目标。 即将来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新战略制订后的第一仗。除了解除伊拉克的武装,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其可能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美国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首先是有效控制中东这一战略要地,这一点无需赘言,著名学者默登一语道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该地区,简直难以想像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还会存在。”自反恐以来,美国军事力量已先后进驻中亚、高加索、南亚、东南亚等具有战略价值的地缘枢纽,为独霸天下投子布局,中东只不过是其“大棋局”中的又一个大场而已。其次,当然是为了石油。虽然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早已从当初的40%下降到今天的20%左右,也就是说,中东地区在美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但是,美国一旦“倒萨”成功,控制了中东石油后,就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中东石油严重依赖的欧盟、日本,甚至中国,日后都得看美国的脸色。第三,美国战略界、学术界、舆论界中有一部分人一直主张通过民主方式改变伊斯兰世界,从而从根本上铲除构成对美国威胁的恐怖主义根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倒萨”将成为重新构造中东民主版图的样本,继而通过改造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等伊斯兰核心国家,改变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后,军事打击伊拉克也是美国实践新安全战略的一个实验。通过伊拉克战争,炫耀武力,杀鸡儆猴,警告和打击朝鲜、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甚至沙特阿拉伯这些对美已经构成或将要构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国家,同时对更强大的未来战略竞争者实施战略逼迫和遏制。从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到《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列为核打击目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项庄之剑意所在。 由此看来,美伊关系和伊拉克局势的变化,不太可能上演拉姆斯菲尔德所编写的三套剧情,人们看到的将是由他亲自导演的第四套剧本——武力“倒萨”。
和战争有关的最新书目
《布什的战争》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
《美国下一场战争使用什么武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中东风云人物》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战云笼罩巴格达》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一个人的抵抗》 世界知识出版社年2003月1版
《全球变局》 时事出版社
《第三次海湾战争?》 友谊出版公司
《美国的战争:从阿富汗到伊拉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