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运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了5天,如潮的人流正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在全国涌动。铁路、公路、民航企业正在进行着紧张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三国演义”愈演愈烈。在各运输企业看来,春运中的滚滚人流无疑就像“金子”一样。据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18.19亿人次,同比增长3.7%。“春运大餐”无疑像“一桌丰盛的酒席”摆在面前。
“战争现在打到我们站门口了,你出去瞧瞧就知道了”。1月19日,北京站的一位检票员匆匆对记者说。果然,北京站前数十位男男女女特别活跃,不断吆喊道:“沈阳、哈尔滨,空调大巴,保证有座”。旁边竖立的广告牌上,写着“随到随走,方便快捷”的大字。在福州火车站对面,航空公司甚至将广告“飞机票=火车票+餐费”打到“铁老大”的家门口。 面对诱人的“春运大餐”,交通运输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般而言,运距在500公里以下的公路运输占优,运距在500至1000公里铁路运输称强,运距在1000公里以上民航有优势。但是,随着竞争的发展,三方已不再满足于固守运距的限制,各自在价格、服务上出新招。
公路客运在春运竞争中打起了“票价牌”。如福建省规定,公路的票价最高涨幅为30%,但实际中,记者发现,虽然某些线路的票价有所上升,但还是低于非春运时的限价标准,30%的上涨幅度根本没用上。一些运输干线比如福州到厦门线,春运期间票价依旧。 今年春运中,民航全力抓正点,从铁路、公路口里挖走许多客源。前几年,民航在春运中客座率低,与铁路、公路惹眼的春运进账相比,唯有民航不赚反亏。近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出行的质量,讲的是舒适、快捷、有档次,航空的春运市场逐渐做大。 供不应求仍是今年铁路春运的主题,但“铁老大”也正在朝人性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在福州火车站广场,来自铁路部门的志愿者有的向不了解出行时刻表的旅客递上一份时刻表,有的为旅客搬运行李,有的为旅客理发、刮胡子。铁路在春运竞争中打起中长途牌,今年安排的中长途运力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用与民航相比的低票价,争抢民航的市场。
快捷、安全、舒适、价格能够承受,是旅客出行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谁能满足旅客的这些需要,谁就能够在春运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