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范景中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的《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是凝聚其五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通史性艺术专著。全书将绵延几万年的西方艺术置于人类历史文明语境,以宏阔的文化视野,沿着艺术的价值学与形态学这两条互为交织的主线,对艺术主体特征的变迁、艺术价值内涵的演化、艺术图式与趣味相匹配的历程,以及艺术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历史环境、与其他文艺思潮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等等,作出了全新观照和系统梳理。No.2《中国宗教美术史》(全二册)金维诺 罗世平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宗教美术史》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聚焦中国宗教美术通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跨民族、跨地域、跨宗教的整合视角,贯通史前岩画至明清民间信仰的万年时空,构建了覆盖18章、60万字、600余幅图的宏大叙事体系。该著在充分占有文献、考古材料及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宏阔的视野聚焦中国宗教美术演变过程中各个门类的时空样态。全书以扎实的学术内涵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彰显了中国宗教美术的独特魅力,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文本。No.3《金文书法大系(第一辑)合集》王立翔 朱艳萍 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金文书法大系》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历时十年,对目前已知公私藏金文原拓进行全面普查、整理,以原色、原大高清图像、高清印刷技术呈现金文的千姿百态。第一辑首先推出一九四九年前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拓本共计752件,按照金文时期发展及风格艺术多样性,分为商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春秋战国各一册。收录有陈介祺、吴大澂、端方等晚清金石名家所藏珍稀拓本,又有晚清周希丁、近代马子云等传拓名家手拓本,也有如毛公鼎、曶鼎、秦公簋等稀见、首见拓本。每册还精选少量青铜器铭文实物图像与拓本对照置于册前,二者互为参照,可直观感受金文的独特韵味与笔画之美。该书集资料性、鉴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古文字研究者、书法临习者案头必备,是金文书法在当代传承与弘扬的又一力作。No.4《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李零 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博物馆 编余旭红 纪云飞 副主编渠敬东 执行主编魏祝挺 熊长云 田天 陶金 执行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由李零先生掌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统筹主事,故宫博物院熊长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田天、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陶金、浙江省博物馆魏祝挺等组成豪华学术团队。首次对“投龙”主题进行学术、系统梳理,高清集结了99%以上公藏“投龙”文物,涉及馆藏单位40余家,相关文物230余件。首次全景式展现从商周“沉埋牲玉”、秦汉国家祭祀,到晋唐道教制度化、明清陵山投龙的完整脉络,覆盖五岳四渎至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中华文明版图,呈现大量新发现、新认识与新思考。通过系统、学术的整理,高清图像的拍摄呈现,将那些投入大山、沉埋地底、淹没水底的信仰故事,系统而生动地带到读者眼前。No.5《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玉器大展同名展览图录,收录来自9省21馆的175件/组高规格文物,其中58件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级文物,全方位直观呈现汉代玉器之美。书中首次高清完整呈现汉代玉器从萌芽到鼎盛的全脉络,以材料、工艺和功用(包括观念和审美)三大单元,600余张科学影像传达汉代玉器料、工、形、纹之美。其中湖南博物院藏“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胡傅温酒樽等重点文物首次360度平面展开。最新补绘线图40余张,从材质、工艺、功能多视角切入,打造一本读懂汉代玉器的实用图典,是研究者的“工具书”、收藏家的“鉴真宝典”、艺术家的“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