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竭泽而渔地收录诗歌及诗歌文本的动态记录外,《唐五代诗全编》尚有许多其他唐代文学研究者可以取资利用、推进唐代文学、文献研究的材料,如《全编》在收录诗歌的同时,还将有些记录该诗“本事”的文献材料附录诗后,这其实是较之宋人计有功所编《唐诗纪事》搜罗更详备、考订更细致的新版《唐五代诗纪事》。又如4000余“诗人小传”,皆是吸收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后精心写成,连缀起来又是较辛文房所编《唐才子传》更丰富、可靠的新《唐才子传》。葛晓音先生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唐五代诗全编〉的学术附加值》一文已详细地论述,这里不再多说。
《唐五代诗全编》的编辑与出版 《唐五代诗全编》于2012年由时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的赵昌平先生联系,自签订合同至该书出版已12年。其间经历王兴康、高克勤、吕健三位社长,都十分关注这部书稿的进展。2020年下半年,陈尚君先生初稿大致编定交稿,此后又经历了近4年的编校时间。在总编辑奚彤云带领下,前期由刘赛对接统筹,后期由戎默对接统筹,组成以戎默、张卫香、袁啸波、常德荣、彭华等为主的责编团队进行审稿加工工作,社编审室占旭东、祝伊湄、马颢三审最后把关,社校对科全部参与,整个项目参与的总人数在25人左右。面对一部大体量、有着十分重要学术地位的书稿,整个编辑团队压力不小。其实,陈尚君先生当时所交初稿已体例完备,校勘也竭尽全力地细致,总体质量已经很高。但如此大体量的书稿,其中细节的出入、可商量的地方必然有很多,而审稿最难的难点还不单纯是体量大而已。因为面对成名成家、有着自己成熟而精当的学术观点的学者,编辑加工书稿的主要目标,是作为他第一批的读者,深度而精确地理解书稿中想要表达的学术思想,并帮助他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来。对《唐五代诗全编》来说,领会陈先生对唐诗文本的整体理解、处理文本时的理念与思考,再去核对修改书稿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审读与加工过程中,编辑因为自己的误解、“执念”修改了不该修改的地方,不仅会对书稿的出版起到负面作用,也会导致编作之间的不信任,使得项目的进程受到阻滞与影响。所以编辑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跟上与理解陈尚君先生对《唐五代诗全编》的思路。所以,在进入编校流程前,编辑团队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古籍社曾请陈尚君先生到社内为参与书稿编校的团队做过长达三小时的讲座,介绍书稿的凡例、校勘方式原则等。团队内的彭华曾当过陈先生《唐诗求是》的责任编辑、张卫香是陈先生弟子唐雯的高足,对他的研究思路都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其余的编辑也是人手一套《唐诗求是》,对其中的重要文章有所阅览。编校工作正式开始前,每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书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审,并在之后与陈先生开展书稿交流,集中询问各人试审中的疑问,会后又总结提炼,以期摸清陈先生对一些问题具体的处理思路与方法,皆是希望能够在充分理解《唐五代诗全编》的基础上开展编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