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交响——曹鹏传》书摘丨1990年,上海乐团在列宁格勒

  4月20日,曹鹏抵达莫斯科。苏联文化部外事局局长与曹鹏互赠礼物后,给曹鹏介绍了一位朋友朴德尔·依里奇,说:“他是一位能人,全程陪同你在莫斯科的一切活动,有何困难,我们全力以赴。”

  朴德尔·依里奇当即陪同曹鹏去车站订票处,他到处向人介绍曹鹏:这是中国伟大的指挥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的,要多给些火车票,而且要用卢布购买(用卢布更划算些)。最后,他费尽口舌,总算买到了5月2日火车票68张、5月5日火车票36张,但都要用美元付款。这104张车票,对曹鹏来说已是解决了主要问题。68张票,虽仅够一半人的数量,但可以让合唱、独唱人员先回上海参加艺术节演出,这也是曹鹏保证、承诺的;乐队则可以第二批晚些走。曹鹏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乐团到达的前一晚,为了出访的顺利,曹鹏到处打电话,动员所有在莫斯科的朋友,请他们明天到车站协助迎接上海乐团130人的特大团队。曹鹏为此也专程去公安局,请求车站公安人员出动协助。总之,尽力将可能的一切力量都动员起来了。

  1990年4月23日,上海乐团一行130人,终于顺利到达莫斯科。

排练时问题非常严重
  4月25日的排练情况,让曹鹏意识到了新的困难。上海乐团对《卡尔米娜·布拉纳》等乐曲非常熟练,问题是苏联方面由于20余年没有演奏该乐曲,所以前来加盟助演的两个乐队熟悉掌握程度不同,一开始合不到一起,如在《卡尔米娜·布拉纳》中一段长笛独奏时,定音鼓也合不到一起;两架应该摆放在舞台中间的钢琴又放在边上,让乐曲听起来既无气势,更无群感,排练效果极差。苏联文化部派朴德尔·依里奇当天来听了排练,这位热情的朋友对曹鹏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只是曹鹏作为指挥,心中有数:离他理想中可以达到的水平,仍有很大距离,问题非常严重!

  排练结束后,曹鹏召集乐团领导班子开会,决定明日暂停原定的游览,立即和音乐厅联系增加排练日程。音乐厅经理很支持,但由于白天日程已排满,为保证上海乐团的排练,他安排音乐厅全体工作人员在当晩音乐会演出结束后加班工作。苏方室内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及童声合唱团也都认真投入排练,充分体现了他们及音乐厅工作人员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苏方文化局也很支持,临时增派四辆大客车,这样可减轻大家下班还要赶地铁的劳累。乐团从晚上10点排练到凌晨1点,因为剧场音响极好,曹鹏决定管乐首席都由上海乐团人员担任,定音鼓也由我团人员担任,排练效果明显好了很多。4月26日,临近演出的前一天,乐团全体成员又排练至凌晨三点,才返回宾馆休息。

“以后上海乐团可列入国家出访计划!”
  4月27日晚,上海乐团访苏的首场演出于列宁格勒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厅拉开帷幕。演出前两小时走台,合唱团先在台后试唱新作《浦江-涅瓦友谊之歌》,效果令人满意。

  演出《卡尔米娜·布拉纳》如愿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最后一个音符刚刚结束,观众席上,掌声和激动的喊声就像暴风雨般涌向台前。苏联观众自发送上的鲜花也随之源源不断。曹鹏多次出场谢幕,不断地向乐队和合唱队示意祝贺、感谢。

  4月28日,第二场音乐会上演的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恰好,次月是柴可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纪念。全体成员的表现令人惊叹,都有了超水平发挥,在如此优质、专业的剧场演出,曹鹏也觉得自然用不着多打拍子,乐团内在的表现力、配合的默契度也前所未有,各部乐器进行着深层的共鸣和交流,自发流露的感情和指挥的热情配合,表演既具柴可夫斯基刚劲潇洒的力量,又含俄罗斯民族豪迈舒展之风。全体中外演奏员都投入音乐的意境深处,甚至忘记了表演,真是进入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