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性,还在于他长期致力于音乐同群众的沟通。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孜孜不倦地把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精华的交响乐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他期望在音乐知识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和造就出一代交响乐的听众。为此,他的足迹遍及大河上下,他去工厂、下农村、如军营、到学校,无论是几千人的大会场,还是几百人的小活动,无论是国家级的演出,还是“红领巾”小朋友的聚会,他都有求必应,都热情而又认真地与之对话,用他的指挥棒循循善诱地把听众代入音乐艺术之门。
 《大爱交响——曹鹏传》 “申光计划”丛书编委会 编 王荣华 主编 定价:168元 ISBN:978-7-5486-1944-4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1988年12月,列宁格勒代表团访问上海,上海乐团艺术总监曹鹏操心数月的“欢迎音乐会”终于圆满举办,而上海乐团访苏演出的邀请,也很快得到落实。
只身赴苏打前站 1989年6月26日,曹鹏只身搭乘北京至莫斯科的飞机,启程前往远在6400公里外、30多年前他曾经留学的国家。
抵达后,曹鹏就打电话联系在苏的朋友左贞观。在他的帮助下,曹鹏于凌晨坐上了开往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圣彼得堡)的火车。上午10时,曹鹏抵达列宁格勒。来迎接曹鹏的工作人员第一句话就是:“总算接到了,我们怕您走失,全局上下都焦急不安。”曹鹏去文化局会见马尔柯夫局长,局长非常热情地说:“市长在上海欣赏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他和许多代表团成员都感动得流泪,叮嘱我们要好好接待你们。”
马尔柯夫非常友好,与曹鹏确定了访问演出的安排。其中,他建议乐团访问可定于明年4月,因为6月天气太热,且那时已放假,音乐季已结束,也无人来听音乐会(苏联人一般在郊外有别墅,夏天的列宁格勒就似一座空城)。在访问人数方面,由于经费困难,曹鹏建议减为130人。但马尔柯夫却说:“至少要来130人,如再少些,则由中方决定,这样可有灵活性。”而且又建议说,“《卡尔米娜·布拉纳》曲目很好,苏联已20余年未演。但这首交响合唱是大作品,人少了不行,可考虑苏方乐团及合唱团加盟,联合演出。”最后,双方确定,两场大型演出地点都定在列宁格勒最好的音乐大厅。
7月4日下午,曹鹏与列宁格勒文化局正式签订演出合同,致谢、告别市长霍德列夫后,成功完成本次任务。
把自己“钉在杠头上”了 又经过了大半年精心筹备,上海乐团的首次海外之旅,即将开启。曹鹏当仁不让,再次承担了赶赴列宁格勒打前站的任务。
为了最大程度为国家节省开支,1990年4月12日,曹鹏又是只身一人,身带三万美元,身兼总监、指挥、外交、公关、总务、会计、保安、翻译、前站等多重职务,第二次风尘仆仆,来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列宁格勒,为接下来上海乐团130人出访演出做准备。
曹鹏抵达列宁格勒文化局后,即刻举行会谈,因为他时刻不忘要马上解决一件头等大事:要买到乐团130人回北京的火车回程票,这是重中之重。上海方面等着报告回程票的情况,否则上海不予同意130人出行。
当时,因为通信技术问题,与上海直接通长途电话不可能,但能发电报。在回程票尚无着落的情况下,曹鹏却给上海发出了如下电文:“回程票已解决,请准时来苏联。”其实,曹鹏也是铁了心,冒着风险发此电文,虽然可让演出队伍按时前来,但无疑是给自己加上了一副重担,把自己“钉在杠头上”了!但他坚信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一定能解决一切困难。
在这几天,曹鹏开始为购置回程火车票奔波。他去领事馆汇报工作,并请协助购置火车票,但最后苏方表示完全不可能购得130人乘坐同次车的车票。曹鹏只能考虑自己赴莫斯科找途径。六天过去了,票无着落。曹鹏听取领事建议,当即与莫斯科中国大使馆文化处联系,要他们一定设法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