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新书《空谈》,这本书是青年学者林垚近年来哲学、科普、学术与公共讨论文章汇集,也是作者第一部独立文集。刘擎教授如此点评:
“林垚的写作罕见地兼具了敏锐的道德感知、深邃的哲思、严谨的论证与雄辩的文风,在公共论说的实践中彰显卓越的学术品质。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林垚诚恳的读者,并受益良多。”
林垚,江湖人称“林三土”,北京大学生物学本科、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职业法律博士。现为上海纽约大学教师。很多学界的师友都读过他的文章,或有所启发,或赞叹不已。
网络上曾有人这么评价:
“北大盛产不按套路出牌的鬼才。如果非要让我在这滋养了各路牛鬼蛇神的未名湖畔,拉一个本世纪以来妖怪级校友清单的话,林三土(林垚)是一定榜上有名。不过三土博士名震华人圈的出道之旅始于离开燕园之后,能用这么短的时间从生命科学领域的学霸斜杠到哥大政治学与耶鲁法学,学术兴趣之广泛、学术跨界之幅度、学术道路之论,青年一代学者鲜有出其右者。”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林垚的朋友北大飞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北大妖怪级校友”三土老师诙谐幽默、可爱顽皮等更真实的一面。也欢迎大家购买他的新书——《空谈》。
本书入选2024年度“世纪好书”7月榜。
我的天才好友林三土
文 | 北大飞 01
上北大这事情,别的没有什么可吹,但有一件——的确可以宣称自己见过天才长啥样,而不必被讥笑为坐井观天。而且我上北大的时候,中学生出国读书的风气还没起来,可以说学校里真是集中了全中国的聪明孩子。这种条件下,很可以认识几个智商爆表的奇人,不时体验被碾压的感觉。
林三土博士就是我见过的文科方面最天才的。所以这是一篇关于天才的硬广故事。
02
其实我在北大的时候,并不认识三土本人,反而是最近几年才熟悉起来。但我不得不最终认定,在我见过的文科方面的朋友中,三土是最有天才的。
三土本科在北大生物系就读,但因不喜熬夜饲养细菌,以及对哲学更感兴趣,本科毕业后就转到北大哲学系,具体方向为科学哲学。三土硕士阶段是绝对的专业第一。后来申请读博,没拿到自己最想去的哲学系名额,倒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录取,专攻政治理论。
不过对于三土这种天才,具体读什么专业没有多大关系,反正凭借自己兴趣学习就好。总之,在我和三土开始交往的时候,三土对政治理论和哲学都达到贯通的高度。三土夫人,耶鲁大学哲学系博士袁源女士对夫君的评价是:
“三土君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情怀即便放在我的哲学同事们中也是凤毛麟角的。如果不是哲学不饱腹, 必拿刀逼他转投哲学系。”
这绝没有一点过奖。
03
有这样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三土的文章质量,怎么说呢,我只能认为是中文世界中最高的,没有之一。为了替他谦虚,我不说遥遥领先。因为专业背景,三土文章以评述和梳理美国政治问题居多,但也涉及其他方面,例如国际法、纯哲学思辨,还有各种感受、随笔。
具体一篇文章的好坏,该用何种标准衡量,并没有定论。但我看来,对于说理评论文章,最高水平无疑是:一篇文章横扫一个话题的辩论——也就是说,这一篇文章扔出去,思想市面上涉及这一话题的絮叨几乎全都可以终止了。
这样的文章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我自己个人曾经吐血写出一篇分析美国医保问题的文章,获得一些好评,但也不敢说能达到这一层次,其他文章更是自知有不小的差距。但翻翻三土的博客,会发现这类横扫话题的文章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文章都达到这一境界。从本书目录的文章题目就能看出所讨论的内容。
· “我也是”:作为集体行动的公共舆论运动
· 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
· 个体与集体
· 左翼自由主义需要怎样的中国化?
· 灯塔主义
· 美国大选暗战
· 金钱与选举
· 美国政党体系流变
· 特朗普、共和党与美国当代右翼极端主义
· “政治正确”、身份政治与交叉性
· 自由意志问答七则
· 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宗教信仰
· 霍金悖论:顶尖科学家何以会是反哲学的哲学盲?
……
简直不要太多。
04
其实最开始和三土打交道是在微博上吵架。当时我听说三土是学政治哲学的,那两年我以为 “政治哲学”就是某些人折腾的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要说那时候告诉我以后会和三土成为挚友,我是绝对不能相信的。
但是和三土争论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基本得达到非常机智的水平才能说出不至于听上去就是扯淡的话。三土的知识丰富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任何事情你洋洋得意的抛出一个自以为机智的观点,他随口引出几个事实就能摧毁。我不得不承认他很难对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