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单《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今年受到多方关注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系青年学者杨素秋的作品,记录了她从无到有、建立一座“理想图书馆”的故事——杨素秋是陕西科技大学的文学副教授,她在西安碑林区挂职期间主持了碑林区的图书馆建设工作,面对时间短、人手少、预算紧等复杂的现实环境,她用“一介书生”的天真和“置身事内”的执着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该作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与好评,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7分,上市半年内迎来多次加印。《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美]大卫·丹穆若什 著宋明炜 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部作品出自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大卫·丹穆若什之手,他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大名鼎鼎的菲莱亚斯·福格船长,在八十天内完成了一次环球探险,以八十篇文章、八十本书、八十堂“文学课”,绘制出世界文学的广阔图景,带领读者一键集齐各大洲文学里程碑,抵达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背后真正的妙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为人类记忆建造了一座纸上宫殿,以危机时刻燃灯前行的人文力量,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赖小婵 张剑锋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无可替代的文化象征,多年来,她一直是西方文坛最活跃、最关心公共话题的作家之一。这部出版于2021年的随笔集收录了阿特伍德近二十年来的五十多篇作品,以她一贯的犀利、幽默、永远开放的心态和不可思议的预见性,提出了最切中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疑问。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见证了太多的巨变,阿特伍德的提问涉猎广泛,从科技、债务、气候危机、环保主义到如何适时地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她也用相当的篇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包括《使女的故事》《证言》等畅销作品的创作谈。阿特伍德用自己永不停歇的好奇心突破一切表面的界限,展现了人类社会的诸多截面,刺破这个同质化时代设下的重重阻碍,引领读者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做出自己的思考。《君幸食》[英]扶霞·邓洛普 著何雨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君幸食》汇集了“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获奖作家扶霞·邓洛普三十年来的中餐历史和实地研究,堪称对中国饮食里程碑式的致敬。在扶霞看来,中餐是技法,也是哲学;是治愈身心的良药,也是文明与荒蛮的分界。中餐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也是人们最不了解的烹饪传统。 三十年来,扶霞在世界各地品尝美食,与当地的食材商、厨师和美食家交流,在典籍和食肆中体味中餐的独韵。无论是稻米与大豆的重要渊源、舶来原料的美味诱惑还是佛教素食的悠久历史,你都能在扶霞的观察中读到中餐传统的独有智慧,回应时代的提问和挑战。《空谈》 林垚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是青年学者林垚近年来哲学、科普、学术与公共讨论文章汇集,也是作者的第一部独立文集。全书由三个版块组成,上卷《究穷象塔屠龙术》主要是道德哲学及政治哲学方面的探讨,包括中卷《搅梦频劳西海月》聚焦于美国政治,下卷《蛇毛兔角多鸡犬》漫谈与科学哲学或宗教哲学相关的话题。作者行文逻辑严密,文风犀利,从哲学思辩的高度对诸多公共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直戳要点,并且呈现出多重的思考维度。《想象动物志》[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玛加丽塔·格雷罗 著黄锦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想象动物志》是西班牙语文学大师,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与玛加丽塔·格雷罗合作写成的故事集。故事集描绘了人类想象出来的各种生物、各种珍禽异兽,甚至是一些无法归类的存在,如阿宝阿库,形而上学动物,卡夫卡幻想的动物,植物羊博拉梅兹,百首鱼,食灵怪,分身,龙,凤凰,饕餮,狮鹫,墨猴,地精诺姆,泥人戈仑,巨人胡姆巴巴,巨牛库尤萨,独角兽,衔尾蛇……它们或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或出现在典籍文献、文学作品里,或流传于道听途说、野史逸闻,或出现在人类的梦境里,一切似乎都有凭有据,却又是混合了好奇、想象、推演、梦境、幻象,或出于喜爱、信仰、祈盼或出于避讳、担忧、畏惧的产物。故事集包括116篇,所述之物并不止116种,有的篇目写到同类或相关联的几种动物,正如博尔赫斯所说,这本书把“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人类的想象所孕育的奇怪的生灵”收集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