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6,这本书又出了升级版丨《古籍善本》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先生的经典力作《古籍善本》
2024年版全新面世

豆瓣评分9.6
读者评价

  “私以为陈先行老师对于版本学的理解代表着这一学问未来应该深入发展的方向。”

  “深入浅出不应该是一个泛泛的褒义词,陈书堪得此评,有内容有深度有广度,是看古籍人的必买之作。”

作者权威
  陈先行先生,当今古籍版本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自1973年入职上海图书馆,即师从顾廷龙、潘景郑先生习版本、金石之学,长期司事古籍编目与版本鉴定,至今已近五十年。

内容顶尖
一百余种珍稀古籍善本
近三百幅高清全彩书影
真伪鉴别·价值判定·美感赏析
带你走进古籍版本的辉煌殿堂


印制精美
布面精装,典藏气派
烫金压印,精致工艺
高清图版,全彩精印
沉浸式体验翻阅善本的美感


新版升级
作者再次精心校订,内容更为完善
内文纸张升级,呈现更为细腻
特别设计精美书笺,随书附赠


《古籍善本》
陈先行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年8月


精彩书摘
辨识字体与版本鉴定

  对于初学者来说,迫切想了解的是如何鉴别版本,因此有必要作一些基本的介绍。但鉴别版本十分强调实践与经验。此外,同样要有“功夫在诗外”的素养,即需要掌握相应的文史知识及目录、校勘、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方能成为行家里手。

  由于至今没有一种高科技手段能解决鉴定版本问题(用碳14进行纸张测试,仅提供一种相对参考,不能作为直接或唯一的鉴定凭据。因其只能测试出纸张的大概年代,却无法断定版本的刊刻年代),人们通常根据古籍的形制鉴定版本。古籍刻本的形制包括字体、牌记、刻工、避讳、版式、行款、纸张、装帧等。真正以形制鉴定版本,而且最先落实于对宋版的鉴定,发生在明代中后期。起初人们仅注意字体、版匡、纸墨,至明末清初又注意到避讳字,后来更注意到行款、刻工,总之,鉴定之法在辨识版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些都是前人鉴定版本的经验所得,十分可贵。这些经验见诸文字似乎很简单,但要掌握却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倘若自己没有一定的实践,是难以领悟前人这些经验的。许多迫切想掌握鉴定版本本领的人总会问:有无捷径可走?看哪些著作会使鉴定水平得获迅速长进?说实话,没有“快捷方式”可提供使用,只有老老实实尽可能多地摩挲原本,多看多比较,方能逐步提高认识(若不能接触原本,则多看各种版本图录、书影以及仿真影印本也有一定效果)。前人的经验虽见诸文字,有的或许能直接拿来为自己所用,如利用行款、讳字、刻工等进行鉴定版本(当然要以明了系原刻本抑或翻刻本为前提),但有的必须自己积累经验方能有所体会,比如说字体,如果自己没有经验,单凭理论文字是很难看明白的。我们在各种讲版本的书或文章上常可看到这样形容字体以定夺宋版的说法,如“字样朴直,留有北宋之遗风”,“字画方整,望而知为浙刻”,“字体秀丽,锋棱峭露,为建本之至精者”,“字体结构精严,镌刻工整,洵蜀刻之佳者”,等等,对一个缺乏经验的人而言,凭诸如此类的语言能看明白版本吗?

  鉴定版本固然不能仅仅根据版本形制,往往还要从版本源流、书的内容等方面作相关考订。但根据形制作出大致判断是鉴定版本的首要步骤。如果连形制都看不出个名堂,还侈谈什么考订呢?而书一开卷,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字体,因此辨识字体乃鉴定版本第一要紧之事。仅以字体定夺版本,或许不够准确,但倘若不辨字体而曰鉴定版本,则是无稽之谈。

  宋版或有佛经采用苏东坡行楷者,如上图所藏北宋崇宁刻本《妙法莲华经》(原藏吴江东关华严院塔),一式苏体小字,极为神似。台北“国图”藏有南宋初年刻本(原藏秀州惠云院舍利塔,后为蒋汝藻所得,有民国十一年徐乃昌等影印本),行款与上图本相同,也是苏体小字,结构点画与上图本几无二致,颇疑即从上图本翻刻者。又,京都博物馆藏有宋刻本《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亦是地道的苏字,字形较大,白麻纸精印,卷末有“左藏库西潘阆巷内李三二郎印行”小长方戳记,似亦刻在北宋。按宋李之仪《姑溪集》、清沈复灿《鸣野山房帖目》等有东坡书写该经的著录,或该本即据东坡墨迹上版也未可知。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