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把全部内容一路铺展下去,有些亮点很容易被读者忽视。丛书策划时,我们就以科学素养提升为指向,设置了“科学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文化漫游”“趣味坊”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小栏目,相关内容就可以从正文中抽提出来,在栏目下展开和升华。比如:“冰川终碛”“生物扰动”等陌生科学名词会打断读者的顺畅阅读,我们就请作者补上可靠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从轻松阅读向知识学习过渡;在解释科学家的工作时,我们结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对应要求,为小读者点明研究中的思路走向,帮助他们熟悉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了激发小读者的好奇心,我们将一些问题的答案隐藏起来,作为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的阶梯……
在版面呈现上,如何将正文与多个栏目水乳交融地融合,是个不小的难题。这些栏目既要吸引关注,又不能过度抢眼、破坏图文平衡。一开始,设计师听到我们“既要……又要……”的需求,脑袋都是懵的:“这不是管我要五彩斑斓黑么!你们是想在一张纸上做出‘超链接’来吗!”但是“五彩斑斓黑”真的存在——鸟类羽毛的结构色能呈现,被逼急的设计师也可以。
“这么多栏目,一个栏目一个底色,太花了!必须统一色调!”“不能用红、绿、蓝纯色,和照片犯冲的话,这个页面就没法看了!”“底色块不能是长方的,好像补丁,不透气。椭圆?椭圆也不行!”“画卡通栏头?‘中国风’的整体风格不要啦?”——看着燃起来的设计师在自己和自己“打架”,编辑小心翼翼地捧哏:“是的是的,您慢慢想,我在线陪着,随时叫我。”
最终,设计师手绘了一个水彩笔触的半透明色块,抠出小篆文字,叠出印章质感,调出了和湖水的青绿、印章的朱红不冲突的浅棕色,终于把各种类型的插文归入了同一画风。
负责画图的插画师看到落定的版面方案后,深吸一口气,默默改掉了原先已经画好的鲜明活泼的颜色图层,从调色板上选出了一套青绿山水的配色组合。于是,线条简练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鱼螺飞鸟、沉积的湖盆等科学示意图都有了几分工笔国画的雅致。
封面是设计上最费心思的部分,先后有过11稿方案,分别尝试过国画、照片、卡通等不同风格。我们既想体现中国元素,又不愿意用亭台楼阁、秀气山水限制了人们对“中国湖”这个壮丽的地质概念的理解。封面设计师最后采用了辨识度极高的色块和两张来自不同湖泊的航拍图烘托书名。
当编辑团队在一本书中的探索之旅接近尾声时,读者的旅程正要启程。一个小读者留言说:“我以前没有看过从多种角度来介绍湖泊的图书,看完后我对中国的湖泊产生了兴趣。拿起书来就是开始旅行,我跟着书,看到了全国的湖泊。”一次完整的阅读是从作者到读者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握手,我们很荣幸在途中并肩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