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我的母亲做保洁》:一个女儿和她的保洁员母亲

母与女,“蓝”与“白”

两代人的隔阂与交融


  在独立生活十几年后,小满与父母重新居住在一个屋檐下。母亲用批判的眼光观察“我”的生活,而“我”也激烈地回应。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我”的花钱方式,“我”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然而我们彼此相爱,并且“我”深知母亲的软肋是对“我”毫无保留的爱。于是,“我”想去理解母亲。“我”的母亲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挥洒了年轻的汗水,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几格空间中做保洁员,她为“我”带回非常具体而生动的保洁员群体日常素描。“我”试着从了解母亲每日的保洁工作开始去理解她,想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史,努力穿梭过她记忆中的生命。“我们的空闲时间全部被写书这件事占据。我们像是战友一样,每当我的家人想让我做点什么时候,她都抢着去干。在书写这件事上,我获得了母亲坚定的支持。”

  她是《我的母亲做保洁》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2023年初夏,当“我”完成书稿,“我”问母亲:“妈妈,这一路走来,你是啥感受?”她用微信发来:“写书是我女子的梦想,梦想成真。辛苦了。”

  母亲一辈子都是付出体力劳动的蓝领,而“我”则是看似跃入“体面阶层”的白领,母亲向来以此为荣。随着记录保洁员群体故事的推进,“我”得以重新回望、珍重自己的来处,越来越感到,自己很多看似努力的行为,看似接触到的圈子,其实不堪一击,“我”与母亲、与保洁员们,一样是无法豁出去的人,我们有共同的来处。而母亲也在这一过程中,颇感悲伤地意识到,苦读成材的子女,似乎最终也不过是在城市生活中勉力维系一份螺丝钉般的工作,稍有不慎,也许同样会滑至“主流生活”之外。

  正因如此,通过保洁员群体的故事,或许我们也能关照自身的处境,对自身的生活有所省视。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命运本质,其实也映照着绝大多数的我们。至于两代人之间的理解,或许真正的懂得永远无法抵达,但记录、书写母亲生活的这一过程,令“我”与母亲变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信任对方、支持对方,“我”与母亲共同完成了一场写作。

  《我的母亲做保洁》一书得到了梁鸿、陈年喜、黄灯等作家的一致推荐,写就《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热议作品的梁鸿教授评论道:“作者小满以母亲的打工纪实,串联起超级城市运转的一个个侧面,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真实生活,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故土与乡亲的再度回望。这既是一个女儿与母亲努力理解彼此的故事,也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当代城市叙事。”

  诗人陈年喜更是赞誉道:“好文学便是关注、描述着人在这个世界的活着。”

  《我的母亲做保洁》是光启书局本土纪实作品系列——“晨昏线”的首部上市著作。“晨昏线”取交界与变动之义,它是晨来夜往的象征,也如同过去与今日的更替,作者们立足当下,去记录时代变迁中的人缘际遇和社会记忆。之后还有更多作品陆续出版。光启书局期待越来越多关注本土社会、专注非虚构写作的优秀青年作者的加入,也期待这批饱含情感、新锐有力的纪实作品,能为读者深刻呈现稍离主流的现代生活现场,书写出真正的人世百态。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