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走进边际成本为零的社会|《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序

  里夫金给出了一个自己的解,那就是他说的“替代”, 即我们的经济正在以协同共享式的模式替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里夫金在与我的对话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通信、能源、交通方式都在朝着新的方向聚拢,通信网络、能源网络、物流互联网等共同组成了统一的互联网平台,这也就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所要做的就是在整个经济中传送信息,连接农田、工厂等,我们从道路系统、家庭、零售商店等处获取信息,并且通过智能设备持续发送数据。那么这些能够做什么呢?如果每一个人都连接到互联网或者物联网中,那么无数的人将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经济活动传递出去,这将导致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巨大变革,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引向了同一道门。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将会发生的事情:一些人希望生产私人样式的产品,那么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和手提电脑接入互联网,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定制。因此,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组织自己的价值链,通过互联网来敲定数据,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将边际成本减少到接近零,每个人都开始生产并分享各种商品和服务,这就形成了以零边际成本为基础的协同分享式经济。

  现在有人对我说,这是不是科幻小说里发生的场景?我想不是,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基本算法建立了大概十四年,我们有数以亿计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的年轻人。这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都在生产和分享音乐,他们自己录制短片放在YouTube 上,自己写新闻、书籍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甚至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来制作自己的电子书。人们变成了产消者(prosumor)。分享变得很普遍,一旦他们生产了视频、新闻等之后,发送给一个人还是十亿人花费的成本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而与此相对应的传统产业已经走了十四年的下坡路,部分20 世纪时的企业巨头们现在摇摇欲坠,尤其是唱片产业衰退严重,传统的报纸和杂志出版社面临倒闭,因为YouTube 等网络平台的出现,电视的市场在逐渐萎缩,同样萎缩的还有书籍出版业。甚至大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过去两年中,在全球有600 万学生在网上点击观看了在线的大学课程,这些课程都来自最好的教授和大学,中国的大学也正在参与。制作一门课程视频大概需要花费5000 美元,而将这些课程发送给一个学生还是十亿个学生其成本都接近于零。如此多的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免费获取课程,在线的边际成本接近零,而且他们正在获得大学的学分。而我工作的大学里的学生每年则要为由相同的教授开设的相同的课程支付60000 美元,这是不对的。

  所有的产业都完全被零边际成本影响到了。你看,整个一代人都在经历从市场购买到通过共享经济获取娱乐、信息和知识的转型过程,或许其他的产业还认为他们很安全,他们认为会有一面防火墙阻挡零边际成本从虚拟世界向实体世界蔓延。这是错误的。我在这本书中的观点则是,由于物联网的存在,这面防火墙已经被推倒了。物联网上的通信是数字化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被连接到了物联网上,在家中或办公室中生产绿色的电力,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能源互联网可以零边际成本地传送电能。而几乎同样零边际成本的由新能源驱动的电动车也将很快面世,并自带道路系统的GPS 导航,而且几年后这些电动车将是用再生材料3D 打印的。大约十年后,驾驶这些电动车的人工成本也将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开始观察到,目前不仅仅有市场化运作的通信、娱乐和知识的传播,也有成千上万人协同分享式的。年轻的一代现在用3D 打印软件或制造实体产品,十年后,可能小孩就可以使用3D 打印机了。”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数字化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的来临,很多传统行业必然面临转型,一些行业肯定会被这个时代的到来所抛弃,别无选择。陈昕在这本书中着力分析的图书出版行业也一样,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走进零边际成本社会。在边际成本趋于零的触发条件下,陈昕提出的图书出版行业要适应性地改变和延伸出版行业价值链,出版商的视野需要从边际成本为固定值的图书市场转型到边际成本趋于零的阅读市场(我相信,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阅读市场对出版行业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概念),这与里夫金的“协同分享模式”可谓同出一辙。

  因此,如果读者能够阅读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在先,而后再重读陈昕先生的这本著作,其价值在边际上将大增。

  是为序。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