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促成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非讼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有民事纠纷调解、劳动纠纷调解以及刑事和解、行政调解等。
弘扬中华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编写这部篇幅适中,能够将中华法系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予以梳理、分析、阐述,再发扬光大,让其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得到传承,且比较简明扼要的作品,就具有较大的时代背景与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何勤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出版《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学史》(三卷本)等10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190余篇。曾两次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杰出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
本书目录
序/ 1 导论/1 1. 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9 (1)民本思想的起源/9 (2)民本思想的兴衰变迁/15 (3)中华法系之民本思想的展开/31 (4)民本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及其传承/50 2. 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 54 (1)中国古代礼的故事/54 (2)中国古代法的变迁/65 (3)隆礼重法与法治和德治的结合/71 (4)隆礼重法与大国的治理/75 (5)隆礼重法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82 (6)隆礼重法在新时代的传承价值/84 3. 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 87 (1)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与发展/87 (2)中华法律文化的内容与特点/92 (3)智慧叠加的律典体系/98 (4)精雕细刻的律学作品/109 (5)执法护法的律家精神/119 (6)中华法律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128 4. 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 134 (1)中华法系中的伦理原则/135 (2)保护鳏寡孤独/141 (3)老幼废疾减免/156 (4)亲属互为容隐/171 (5)中华法系之伦理原则的传承/188 5. 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 197 (1)罚当其罪与刑无等级/197 (2)刑无等级的平等内涵/202 (3)刑无等级的历史变迁/205 (4)刑无等级的典型事件和经典人物/221 (5)刑无等级对中华法系的意义/224 (6)刑无等级之价值追求的当代传承/226 6. 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 229 (1)以和为贵与天人合一/230 (2)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法律表述/252 (3)以和为贵的古代司法实践/257 (4)以和为贵对现代法治国家的现实价值/260 7. 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 263 (1)中国古代的法医检验与中华法系/263 (2)宋以前的法医检验/268 (3)宋代判例与笔记类作品中的法医检验/274 (4)宋慈撰《洗冤集录》的法医学成就/288 (5)宋以后法医学的发展/295 (6)中华法系法医学成果的传承/299 8. 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 305 (1)判例汇编与判例法体系/305 (2)隋唐时期的判例汇编/307 (3)宋代判例研究的出现/317 (4)明清判例研究的勃兴/321 (5)判例研究与法律实施/338 9. 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 346 (1)中华法系的诉讼程序与调解/347 (2)调解制度的起源和发展/352 (3)隋唐调解制度的发展与中华法系诉讼程序特征的形成/360 (4)宋以后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变迁/368 (5)中华法系之调解制度的当代传承/376 后记/ 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