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是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G.W.F.Hegel)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的内容原为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后经他的学生爱德华德·干斯(Edward Gans)整理出版,题名为Philosophie der Weltgeschichte。1857年英国人约翰·西布利(J.Sibree)将《历史哲学》译成英文出版。在三四十年代,我国翻译界就将该书的内容部分或全部译介给中国读者。195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由王造时先生根据J.Sibree的英译本转译的《历史哲学》中文译本。鉴于此书是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本社特征得王造时先生的遗孀郑毓秀女士的同意,予以改版重印。
在本书改版重印过程中,我们仔细阅读了全书,并对照Colonial出版社(伦敦·纽约)1900年出版的J.Sibree译本修订版,对以下问题作了处理:
一、原三联版以当时改良的繁体字排印,文中简繁体夹杂,现在统一改排成简体。原书后有五个附录,均为译名对照表,改印简体后有部分字与所属笔画不符,加之原书的排列与词条的笔画亦有出入,因此,此次重印按照简体字笔画顺序进行了调整。原书正文的某些地名、人名汉语用字与附录中不尽一致,我们在重印中予以了统一。
二、数字用法。为了照顾原译著行文的统一协调性,本着尊重原译著的原则,一律不作改动。
三、三联版对于书名均以双引号表示,此次重印一律改作书名号。原书中标点凡有不妥之处,均作了调整。
四、对三联版中排误的文字,尽可能地作了纠正。例如,第318页的“《创世记》”系“《创世纪》”之误;第387页“如像基督受难的上述的等”一句和紧接一行的“在烙印等时期内”一句均无法读通,通过核对1900年英文修订版原文,并结合上下文的语义,应为“如像基督受难的烙印等”和“在上述的时期内”,等等。凡此都在参阅上下文、核对英文版,确有依据的前提下作了订正。
五、原书中的遣词用字保留了近代以来的使用习惯,我们在重印中对个别情况作了调整。例如,“阿喇伯”改为“阿拉伯”,“移殖”改为“移植”,“统制”改为“统治”,“销磨”改为“消磨”,等等。
六、在王造时先生的译本中,依德、英文原著保留了一些以古希腊文和古希伯来文书写的词句,在我们的重印中,以1900年英文修订版逐一进行了核对,凡有出入者,均以该英文修订版为准。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二〇二二年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