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全集》前言

  这一时期,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及东方学的研究;二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的研究;三是关于华侨史和客家学的研究。其代表性的成果有:专著《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是对其数十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研究的总结;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为1960年代中宣部文科教材办公室委托的任务,改革开放后继续完成,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的专著;其与杨翼骧主编定稿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是国内第一部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业大辞典;以及其撰写的《华侨史研究的对象、课题和任务》《建立客家学刍议》和主编的《华侨史研究论集》《客家学研究》等。

  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吴泽先生十分强调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史学的现实性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史学如果不解决现实的历史借鉴问题,如果不立足现实、站在现实的高度来表述历史的话,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指出“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历史学家,都是在现实的感召之下而从事历史研究的”。回顾既往,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长期从事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直至暮年,依然笔耕不已,始终贯彻了这种理论联系现实、经世致用的治史精神。如他所说:“我自己在几十年的治学历程中,也始终把学术研究与现实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图让学术生命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他晚年将自己的书斋名为“迁澜斋”,表示要以司马迁、范文澜为榜样,以“通古今之变”为宗旨,同样体现了这种融会古今、学以致用的学术风格。

  2005年8月6日晚,吴泽先生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在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撰写了多种学术著作与论文。其治学广涉中国通史、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侨史和客家学等领域,成绩斐然可观,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教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其长期的学术生涯及其论著,典型地反映了他所经历时代的重要特征与风貌。2018年,吴泽先生入选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师”名录。

  2023年1月是吴泽先生110周年诞辰,我们编纂了这部《吴泽全集》,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
此次编纂出版的《吴泽全集》,包括了所搜集到其撰写的全部著作与论文等。其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史学概论》及其他主编的一些论著,则不收入全集。吴泽先生与师友间的往来书信等,也另编辑成册,以待出版。

  全集基本上分为著作与论文等两部分。著作大体按时间分卷排列,并说明所依据的版本。最早于1942年11月由桂林学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简史》(上卷),后经增补而成为《中国历史简编》的一部分,故不再收入全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1942年9月由重庆峨嵋出版社出版,此后有1944年9月订正再版。该书主要由吴泽编著而成,其中也包含了吕振羽、翦伯赞、华岗先生论文的若干节内容,其详在该书《序》中已作了说明。考虑到这是抗战时期最早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著作,并体现出重庆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合作,故经斟酌,予以收入。收入全集中论著的版本,有的后来又有修订再版的,也择善而从,或据以作了校正。

  论文等文稿分为论文、随笔、时论、序跋、诗词、自述各卷,大体以发表时间先后编排为序。发表的论文后又纳入著作中,内容基本相同的,便不再收入全集。在书后附录《吴泽先生论著系年目录》中,前标有*的,即表示此文未予收入。在编集中,一般以最初发表的报刊杂志为据,仅对其中明显的错漏作了改正;有些后有修改再次发表或收入相关论集中的,则以修改的文本收入集中。并于文末注明所载报刊年月、卷期和出版的书籍,或据手稿等,以保持其原貌。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之后,收录了部分其生前未曾发表的未刊稿,亦以时序先后排列。以上论著中的引文,都尽可能按所引据的原书作了核对。文稿中的注释,则按现行的出版要求,作了相对统一与规范的处理。又,书后附录《吴泽先生论著系年目录》,亦可供读者参阅,以一览其著述概貌。

  《吴泽全集》的编纂,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研究中心的支持,得到了吴先生家属高家莺老师的支持,并提供了部分资料和照片。《全集》由邬国义负责主编。其中《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卷,由王东教授整理,余均由邬国义编校整理。在翻拍、复印资料等方面,史学史教研室和研究生作了不少工作。我的几位研究生还帮助核对了部分的引文原文和校样。在全集编纂过程中,还得到了各地师友的关心,并提供了相关的线索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吴泽全集》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系的支持和资助,在此谨表谢忱。

  全集的编纂,正处于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的抗疫情景,尤为令人难忘。虽经蹇难,全集能终克有成,自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邬国义
                   记于2022年之夏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