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老师叶浅予|《龚继先口述历史》书摘

  老舍藏画以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居多,任伯年、陈师曾、吴昌硕、李可染、于非闇、胡佩衡的也有。也有沈周的画,还有满族画家颜伯龙的,老舍本人是满族。

  叶先生带我们去的那天,老舍给我们看了几幅齐白石。老舍夫人胡絜青跟齐先生学画,是齐先生的学生。老舍最喜欢的印章也是齐先生给刻的。

  叶先生带我们去看画,他自己的藏画也常拿出来给我们观赏。他手中任伯年最多,他喜欢任伯年。据说早年他有收藏《群仙祝寿图》的机会,无奈手里没钱,错过了机缘。这幅名画落到了一位大收藏家手里,最后辗转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叶先生思路开阔,思维系统,他非常重视艺术实践,总在尽可能地为我们争取和寻找各种学习机会,重视美术调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读书期间,由叶先生带队或者联系的美术调查我参加过多次。一次是去法海寺考察明代壁画。法海寺在石景山翠微山南麓,历史悠久。墙上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丽,人物肃穆庄严,衣饰华美飘逸。大家看了叹为观止,无不惊叹古代艺术家妙笔生辉。上世纪八十年代法海寺壁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珍贵。

  另一次是去天津观摩杨柳青年画的创作工艺。杨柳青年画是北方年画的经典代表,笔法匀整、色彩艳丽,印画老师傅都是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炉火纯青。这门传统艺术一代代师徒传承,和我们所受的学院教育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有独到的传承口诀,既准确又生动。比如管颜色叫品色,画画分粗活儿和细活儿两种,细活儿手工开脸,上手勾面孔。粗活省时间,直接套印。

  一有机会,叶先生就带我们去现场考察。我们读书的时候,北京城还没有大建设,古迹更多。一次,朝阳门附近拆一座清代寺庙。叶先生知道后,赶紧安排我们去看。

  我们在那里看到很多精致贴画。因年久失修,贴画已经残破,被我们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接着又发现佛像肚子里大有乾坤,是五色装藏,都是很好的颜料。红的朱砂、蓝的石青、黄的石黄、另有黑色和白色,各色颜料用布袋一袋袋装好,代表佛的五脏。最后,颜料连同贴画都被我们带回了央美保存。

  在叶先生课内课外兼修,传统学习与外间采风并重的教育下,几年时间,我们都能画得有模有样了。有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甚至还获了奖。叶先生反对我们售画。一次,当着大家的面,他说:“你们不要急于卖画,要踏踏实实打好基本功,将来才有成绩。”他担心我们因急功近利,而可能变得心浮气躁,失去做艺术踏实坚韧的性情,进而荒废艺术。央美有个门市部,为此他经常去那里转转。

  我们规规矩矩地遵守叶先生的要求,完全把精力放在学画上面,五年光阴没有荒废,没有虚度。现在回忆起来,受益匪浅。

  叶先生教导我们在卖画方面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他自己也并不将画的经济价值看得过重。我们毕业的时候,他说要送每人一幅画,留作纪念。我们那届人多,二十个人,人人有份。规矩是“谁先到,谁先挑”。

  约好的那天,我头一个就到了。叶先生的家在大佛寺附近,我是八点多钟进的他家,时间上不算太早,其他同学居然都还没来。进门一看,叶先生已经准备好了,屋里挂了一圈画,三尺左右尺幅,都不小。画的全是少数民族舞蹈题材,正是叶先生擅长的代表作品。

  他让我先挑。我一眼扫过去,很快选中一幅蒙古族少女顶碗舞的画,石绿色蒙古袍,长辫子,腰肢扭动,双手舒展,线条简约流畅,极为生动。其他那些藏族少女、傣族少女、朝鲜族少女也好,每一张他都用心画就,绝不敷衍。

  我选定之后,对叶先生说,就喜欢这张。他接过画,当场落款,写上了我的名字。这幅画毕业分配时我带来了上海,一直随身收藏,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一段与叶先生共处的美好时光。



《龚继先口述历史》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龚继先 口述
邢建榕,魏松岩 撰稿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10月


  本书为著名水墨画家、指画家、美术出版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龚继先有关其家世、求学和从事美术创作与出版事业六十年的经历见闻。他在北京宅门的生活与成长经历,是近现代北方民众庶常和京华风情的珍贵记忆。他就读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受教于当世最著名的一群美术教育大师,工作于全国美术出版重镇,与一众海派大师结为师友。这份口述历史,既是大时代变迁下的美术家人生经历,也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许多细节性史料,极具社会生活史和美术史价值。

  龚继先,著名书画家,擅长花鸟和指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苦禅等名家。1963年毕业后长期在上海工作、创作,接触南北名家众多。其艺术风格因而兼具南派之细腻灵动和北派之浑厚质朴,在海上画坛别具一格。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