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已经进行到第八届了。任何一个文学奖项,都会确立自己的文学主张;任何一个文学奖项,也都是一种文学批评的具体实践。从评选结果来看,坚持文学品质、推出文学新人是本届“周庄杯”的一大特色。
现实观照
本次获奖的25篇作品都有着明确的观照现实的自觉。无论是童年或少年成长中的痛感、情谊,还是少年眼中的现实社会生活,作品中的人物和细节都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对于现实书写采取何种姿态,决定着作品的审美高度。是匍匐于现实照搬现实,还是在现实的观照中传递审美理想,也是判定现实题材写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无处安放》截取参加短期支教的高中生樊嘉榆与山村女孩江澈对话交流的几个片段,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即将面对高考的樊嘉榆们的茫然、焦虑,也投射到不断被短期支教的江澈们那被迫裁剪得七零八落的,对未来和外面世界的渴望。在不期然的遭遇中,樊嘉榆们也好,江澈们也好,都被迫面对自己起伏的情感和跌宕的情绪,同时也被迫面对难免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作品细腻清澈流畅,聚焦于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对自我情绪的管理问题,并试图给成长中的自我找到情绪安放的出口,对于微情绪的细致刻画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刘晨曦目前是大二学生,此文为作者的处女作。作者在《无处安放》中显露出来的文学潜质值得期待。
《沉没成本》《凤凰飞过梧桐树》的视点都落在校园生活。前者是高二学生程程被冤枉为作弊后,她的自证和自辩不被相信,在“沉没成本”(指必须舍弃切割的无法挽回无法改变的人和事)的心理建设下,程程被迫顶着压力、歧视,委屈却也顽强地成长着。她知道,当她成为老师的那一天,她一定会提醒学生避免作弊的误会,也不会轻易把罪名安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头上。疼痛在成长的淬炼下终于成为了程程的收获与财富,站在艰难成长道路的这一端,程程向所有人展现了一种普通、坚韧的向光而行的可能性。《凤凰飞过梧桐树》触及的是面对恶性社会治安事件时,幼小的孩子们如何在疼痛中成长。小学毕业汇演前夕,校门口发生暴力砍人事件,一个小学生受伤不治离世。毕业汇演取消,为在毕业汇演上跳舞而苦练了几个月的五年级学生于飞飞一时难以接受,她既难以接受自己的辛劳付出就这样默默地没有了,也难以接受一个小朋友就这样死去。终,当校长将毕业汇演是否照旧进行的选择权交给于飞飞的时候,她和她的伙伴们选择了在祭奠小同学遇难的地方,唱出他们的“凤凰的歌”。于飞飞觉得,“她不再是被通知、被命令、被安排的人,而是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的人”。于飞飞们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尊重的同时,选择了尊重更多的人,尊重身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生活。他们在“凤凰的歌”中涅槃,迈出了成长中重要的一步。
两部作品都聚焦校园现实和生活现实,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而是致力于刻画出在各种不尽美好的现实中的蜕变成长,以及展现出生命的光亮。值得欣喜的是,与作品一起成长的,还有它们的作者。《沉没成本》作者顾一灯曾获第七届“周庄杯”的三等奖,这次获得二等奖,目前是大四在校学生。《凤凰飞过梧桐树》是李郦的第一次写作实践。她们在对文学与现实、生命与成长的关系的把握和表现上显示出来的潜力,让人心生期待。
生命意识
对于生命的呵护和尊重,在本次参评作品里,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特点。作者在作品里释放出对生命、生灵的善意。游戏、陪伴甚至是争吵中,既有儿童生命纯真善良的光芒,也有成人世界对幼小生命的期待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