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关键学什么,92岁西医院士给出答案——汤钊猷院士《中华哲学思维:再论创中国新医学》座谈会举行

  会上,汤钊猷院士作主旨演讲。他共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中华哲学思维可简化为“三变”:不变、恒变、互变,对西学中的“中”作了进一步阐释。第二,中华哲学可以惠及做人做事各行各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达到阴阳中和,既是自然法则,又是处理自然社会失衡的大法。第三,以中华哲理怎么看医学养生。汤院士认为,医学是针对生老病死过度失衡的适度干预,可以概括为:顺生、延老、减病、安死。第四,中西医结合,前提是以广义科学观看中医。汤院士指出,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是反映世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看,中医就是科学,因为有疗效,又有理论,《黄帝内经》就是理论。毛泽东主席讲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有疗效就是真理。第五,中西医结合,需要相向努力,任重道远。因为中医的背景偏整体和动态的哲学观,西医和局部、静止的哲学观联系,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可以互补,西医可以学点中华哲理,这样可以有接近的哲学思维。

  汤院士认为,中国新医学的雏形已经出现了,这两年我国抗疫成绩胜欧美,就是因为我们国家采取了精准(核酸检测、疫苗研制)与模糊并举(戴口罩等)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中国医学不能长期成为西方医学的延伸,他相信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时,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一定会出现。

  在专家交流发言中,陈凯先院士就汤院士新书讲了三点认识。第一,汤院士的这部新作是一部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非常强的著作。第二,这本书的内容和思想非常丰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也阐述了很多重要的看法、重要的观点。如对于中华哲学理论的认识,中华哲学思维在医学中的影响,以及从中华哲学思维再论创中国新医学的问题,中医是否科学等,令人信服,以理服人。第三,这本书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医药的发展怎么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怎么健康地推进,把准目标非常重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想,就能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医药学在发展历程中既有哲学思想,又有科学思想,这两者不矛盾,是交融在一起的。在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汤院士这本著作的问世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很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廖万清院士很赞同陈凯先院士的发言,认为汤院士92岁了,还在积极地为中西医结合,为医学发展写著作,推动中西医的融合发展,是工程院的典范,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葛均波院士在发言中指出,汤院士新书看起来写的是医学问题,其实它不仅仅反映了医学问题,更是包含了哲学思维和大智慧。汤院士写的这本书是用中华哲学思维来解释疾病和医学,适用于所有的健康问题,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熟悉的“混沌效应(蝴蝶效应)”,提示了开放性的系统,人也是这样,中医把一个人作为整体去看待,西医把一个人分成一块一块去看待,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中西医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推动医学发展。

  陈赛娟院士作了书面发言。她认真阅读了汤院士这部著作,认为这本书是医学与哲学的汇聚,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是汤院士从医经验与中华哲学的协力,是中国智慧与医学未来发展的对话,读罢令人回味无穷,必将引发医学工作者更多的思考。

  王文健教授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八个字概括阅读体会,认为汤院士这本书不能仅仅看成是科普类的读物,应该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看待;周平红教授、江世亮秘书长、袁正平会长等专家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汤院士的新书作了很高的评价。



  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的院士、领导和专家积极讨论,认为汤院士的“中国新医学”理念新颖,框架清晰,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应该作为上海中医药界的重大创新课题,据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果。最后,樊嘉院长作会议总结。



《中华哲学思维:再论创中国新医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钊猷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