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书单·第二十一期丨《伟大纪念日》:史书筋脉中流淌文学热血

  阅读本书,“史”的线条不像一般史书那么清晰,跳跃闪回的内容相当多。最后,当我读到作者的后记,我开始明白他的苦衷。作者原先的构思,是希望创作一部厚实的史料性的电影,把那段丰厚的历史具象地展现给观众。可惜,他写出初稿,尝试了多家合作方,没有电影方面的人士敢于接纳。说句大胆的话,电影界编故事的能力、演绎情节的能力、触动观众泪点的能力,还有特技拍摄的能力,已经出神入化,但是,具备深入认知历史、抽象表现历史的本事的人才,恐怕还要假以时日,方能成长起来。吴海勇把电影剧本化作纸质读物,总算把花费无数心血构思而成的作品,奉献给了读者,我为之叫好!

  写红色历史的作品,因为同类题材往往有多人尝试过,想写得别开生面,确实不易。这部作品,在史料的拓展和深入挖掘方面,着力甚多,这与作者从事的专业相关。而整体构思上的创新和文学手法的穿插运用,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强调作者的创造力,忌讳千篇一律,是检验任何作品的基本条件。本书所体现的红色历史的个性化书写,值得同行学习。


第一页

      相关新闻: